首页 > > 2290

紫韻香江展宜興紫砂全貌

2015-08-17
来源:香港商報

  

  適逢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旗峰山藝術博物館、盛華堂主辦,饒宗頤文化館、江蘇宜興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紀念顧景舟一百週年活動組委會協辦於8月12日-19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辦「紫韻香江」紀念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紫砂精品展暨當代宜興紫砂器精品展,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楊孫西先生,香港太平紳士、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先生出席主禮活動并作致辭。楊孫西先生表示,幾百年來,中國紫砂名家輩出,顧景舟潛心紫砂陶藝六十餘載,他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煉制壺的技藝,醞釀出其紫砂創作的獨特藝術風格,是近代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師」。唐英年則指「是次展覽極具教育意義,亦是對紫砂文化的致敬」,而香港與宜興紫砂淵源深厚,紫砂文化在香港亦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深受本地人喜愛。香港商報記者若笑柳燕
 
  涵蓋老中青三代作品
 
  顧景舟先生是中國現代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師」,其性情清高、布衣淡飯,不慕財富、不求權貴。在其60載的生涯里,有時一年才制作一把壺器,每一把壺力里都透著其秉性,飽含其人格的寫照:「壺身筆挺,肩胛方正,壺嘴剛勁,風骨凜然」。景舟紫砂壺精貴,在於它是顧景舟藝術的結晶,更是其人格與審美的一種宣示。顧景舟的作品與精神,也對當代紫砂事業和中國陶藝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壺藝泰斗」的名譽可謂名副其實。此次「紫韻香江」共展出152 件作品,以顧景舟力作《子冶石瓢》及《僧帽》開篇,集合代表當代宜興老中青紫砂藝人共76 位的作品,不僅包括徐秀棠的《蓬萊》、汪寅仙《翠柏映月》、何道洪《集思》、顧紹培《雙色圓形蘭花盆》、毛國強《山水藝術盤》、潘持平《八面來風》、吳群祥《雙線竹鼓》、季益順《楚漢風雲》、華健《觀侯小六方》、張正中《陶木》等知名紫砂藝術家代表作在內,同時也涵蓋杰出紫砂中青輩藝術力量的創作,如:俞榮駿《本寂》、吳奇敏《宋韻提梁》、吳東元《邀月》、葉鴻釣《笠蓋葵式壺》等,更首次邀請八零九零后年輕紫砂藝人的作品同時展出,如王強《吉金頌壺》、周莉《和肅》、華昱《古圓》等,可謂系統展示顧老所開啟的宜興紫砂藝術創作新時代的全貌。
 
  香港與宜興紫砂淵源深
 
  「宜興紫砂陶」與香港的關系頗有淵源。1979年香港實業家、著名收藏家羅桂祥先生就親自到宜興考察紫砂創作,并在香港亞洲藝術節,以「宜興紫砂陶」為題展出中國首批刻有作者名款和年款的紫砂壺。當年的作品包括顧景舟、蔣蓉、汪寅仙、徐秀棠等分別制作的一批紫砂壺。由羅先生捐贈藏品的香港茶具文物館,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茶具收藏家和紫砂愛好者的嚮往之處。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的宜興紫砂在海外倍受關注,特別是臺灣。在海峽兩岸尚未三通的八九十年代,四大公司一邊邀請臺灣玩家藏家,一邊邀請制壺藝人,香港活躍著宜興紫砂各類展覽。當時受邀到過香港的紫砂藝人也包括藝術創作上起到承前啟后作用的紫砂泰斗顧景舟先生。此后宜興紫砂受追捧,制壺人聲名鵲起,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各種紫砂活動。
 
  本次活動經多方努力成功舉辦,開啟了香港紫砂研究收藏界與宜興當代紫砂藝術創作的對話。展覽之外,主辦方亦舉辦「陶都風一舟千帆」紫砂論壇,探討顧景舟大師對當代紫砂發展的影響,以及當代紫砂藝術家對傳統紫砂藝術的傳承與現代理解;舉辦「千帆茶會」,通過來賓對當代紫砂的使用體驗,就紫砂與茶以及優雅生活的關系來探討新生代紫砂藝人對傳承與創新的理解,展現顧景舟大師以后當代宜興紫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先生、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廠長徐建榮先生,帶隊30 餘人的宜興藝術家代表團到港出席活動,藝術家代表團重要成員包括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顧紹培、鮑志強、毛國強、季益順、華健等人。
 
  顧景舟(1915-1996),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30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眾多,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他立意高遠,視野開闊,立足豐富的技術藝術實踐,將前人的經驗與成就一一梳理總結與提煉,形成了當代紫砂的新的完備的理論體系,他與弟子合著的《宜興紫砂珍賞》,凝結了他教科書似的思想精華。顧景舟經常說,「藝術品不一定是實用品,但是實用品宜藝術化。」紫砂壺本身,也跟茶與壺的關系一樣,技法必得與修為人格結合,才能流芳萬代。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