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南沙跨境電商發展迅猛

2015-08-3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已經成為自貿區的最大熱點。數據顯示,僅南沙自貿片區,截至7月底已經吸引190家跨境電商企業前來註冊開辦業務,累計進口的貨櫃倉單量已超過1300票,貨值逼近5億元大關,保稅倉庫已經呈現一地難求的局面。跨境電商火爆的主因,是安全可靠、價廉物美的境外商品在內地有龐大的需求。但火爆的背后,也因目前政策與線下配送等原因而暗含危機。甚至有專業人士稱,隨著技術的進步,還會出現新的商業模式,也許跨境電商現有的盛況只是一個階段性。香港商報記者李苑立

  火爆主要靠政策創新

  跨境電商賣的大部分產品,其實早在中國的大型超市就有銷售,但為什麼近期在自貿區才賣得這麼火爆呢?據南沙區保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式不同造成兩者效果不一樣。以前國內也有境外商品銷售,是通過一般貿易來實現,即進口、完稅再物流至總代理商,然后分發到商場,自商品到達國內港口便面臨層層稅費,到終端零售可能價格已經是翻倍。跨境直銷商品,主要是通過海關等部門的創新服務,在減少稅費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首先在價格上就有極大優勢,其次在貨物新鮮度上也更有保證。

  據介紹,在南沙自貿區內,跨境貨物的通關、檢驗檢疫、稅務等目前均享受獨有的政策優惠。如從今年4月份開始,南沙海關取消了原來收取的每票1元的跨境通關系統數據傳輸費。4月14日,南沙保稅港區卡口通過優化,實現跨境電商24小時出區,目前正在進行系統升級改造,年內將實現南沙跨境電商全天候自動通關,可進一步減少企業的運輸成本。

  而南沙區國稅局從5月份起試行出口退(免)稅全程無紙化管理,同時,同時面向自貿片區出口企業推行「快捷退稅綠色通道」服務,實現單證齊全的一類出口企業2日內辦結退稅,非一類出口企業退稅時限從20個工作日縮至15個工作日內,試點企業的出口退(免)稅申報從受理到稅收收入退還書的開具平均僅需5-7個工作日,與國稅總局規定的20個工作日內提速近70%。

  今年7月,「智檢口岸」平臺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模塊已在南沙上線。「企業無需安裝客戶端軟件,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均可通過互聯網登錄智檢口岸公共服務平臺,24小時遠端、免費、無紙化申報,可即時查詢業務流程,真正實現「零紙張、零距離、零障礙、零門檻、零費用、零時限」的「六零申報」。

  另外南沙正在與香港共同打造「超級中國干線」。即通過兩地一關鎖,香港、皇崗、南沙三地海關簽訂合作協議,在5個小時內將香港機場落地的貨物移到南沙設立的「海外倉」存儲,確定貨物性質及流向后再進行報關。將「超級中國干線」結合直購(B2C)進口跨境電商模式,能夠有效規避跨境商品準入局限,同時實現跨境商品在南沙備貨。

  南沙胡蘿村電商胡先生表示,現在退稅更快,資金運轉更加流暢,企業在進貨和銷售方面更有話事權,這都是普通貿易難以解決的問題。

  政策并非萬能之藥

  受政策影響,自貿區內的跨境電商的確呈高速發展,這讓許多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但是市場也很快發現了不足之處。

  政策具有區域性。上述羅列的通關等便利政策,僅僅只是南沙自貿區內註冊的企業才能享受,據南沙區海關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介紹,海關是把好國關的重要稅收窗口,不可能讓境外商品全部免稅進入國內市場,這與大政策相沖突。之所以在自貿區這個小範圍內推出保稅貿易,實現前端免稅,或者推行比普通貿易低得多的行郵稅,主要目的還是為貿易便利化、改善營商環境的改革探路,其發展趨勢與目標并非是免稅。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同在廣州市內,海珠區一處商業物業想通過南沙做跨境電商的公司在區外開一家跨境電商商場,就面臨著海珠區與南沙區政策不一而不能享受自貿區相關政策的情況,那位老闆一計算,如果不按自貿區政策,其商品的價格并不具備優勢。而南沙區本身的跨境電商園要想去外地拓展分店,其貿易倉庫也不能搬離南沙口岸,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

  網上還有人報料稱,由於跨境電商的火爆,一些商家在境外註冊公司,然后在珠三角地區生產奶粉運至境外再包裝,再通過電商賣回國內,看似是境外商品,其產品質量并非有保證。但這一點目前還未得到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證實。

  現有模式其實并沒有免稅

  跨境電商現在很火,但目前真正實現了理想中的「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到家」的無店舖模式的幾乎沒有。

  南沙區海關一位人士坦言,現在來跨境商品直銷中心購物的商品,其實不是純意義上的跨境電商。

  當初設計自貿區跨境電商,是要求消費者先在商城的網站上註冊,通過目錄選擇跨境商品,并實現線上支付,在自貿區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收到這個支付后,再從境外或保稅倉中調貨發給消費者。這種模式才讓500元以下的消費真正實現免稅。

  但現在的情況是,前來自貿區直銷中心的消費者大多會選擇現場支付現場提貨。這等於又回歸了傳統渠道。據介紹,目前即便離保稅倉庫只有一公里的南沙澳洲商品館,一半以上的銷售仍然是現場提貨為主,風信子、聚僑等直銷中心也基本以現場提貨為主。

  海關人士表示,現場提貨就意味著,跨境電商企業得先將商品從保稅倉中提出來至商場的倉庫,只要經過這一程序就得補稅,與從保稅倉直接送至是終消費者手中的稅相差很大。這就是說,現在大家雖然去自貿區買到境外商品,其實并非免稅商品。真正意義上的免稅商品,是需要去這些跨境電商的網站上先支付,由這些跨境電商運營者直接從保稅倉或境外倉發貨直接送至消費者手中,這種模式才能省稅。

  經營跨境商品的南沙風信子人士坦言,他們也想實現全網絡模式,但這種模式要求網絡知名度非常大,現在可能只有淘寶、天貓等做得到,像新興的小型電商平臺,要實現讓消費者願意去線上註冊與支付,需要非常大的推廣和運營成本,公司做了許多努力,收效仍不明顯。這確實是道坎。

  技術變革或催生新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教授表示,傳統商場向互聯網轉型,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與電商巨頭對接,如阿里巴巴1688模式,這種模式已經存在了六七年,至今也沒有成功案例,主要原因是電商巨頭與大賣場的個體商戶利益訴求不一樣,點擊量難以轉化為交易量。

  第二種模式是大商場自己獨立開發電商系統,如「義烏購」、敦煌網等,投入極大,前期需要大量燒錢,政府還要政策優惠,這對大多數中小賣場而言,幾乎是沒有可行性的。目前南沙跨境商品直銷中心就是遇到這種情況。

  第三種模式由第三方提供網絡平臺服務。即每間大賣場不論大小均可以整體搬遷至第三方平臺上,這個第三方平臺能利用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這廣大中小賣場實現全面統一的推廣和服務,但第三方平臺本身不從事商品業務,才能將點擊量轉換為交易量。但這種模式,目前也只是個嘗試階段。

  廣州商業總會會長、廣百集團原董事長荀振英認為,現在許多電商平臺,主要還是靠花錢買排名來增加交易量,而靠前的名次就這麼幾個,這種模式難以長期下去。現在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平臺模式出現,比如說未來語音技術、順風車物流共享技術等有突破,肯定會影響到跨境商品渠道變革的。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