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周小川今年三談股市

2015-09-0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股市下跌帶來全球性影響,藉著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人行行長周小川給全球市場吃下定心丸: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人民幣匯率也趨於穩定。這是今年以來,周小川至少第三次公開談及中國股市。

  周小川第一次談及中國股市,是在今年1月21日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他表示人行一直在盡力保證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要過量,但來自海外的資金流入仍在不斷改變中國的流動性,這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影響,包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中國股市。而在被問及中國股市時,周小川強調,中國股市應該更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當時,受證監會開出多張兩融罰單等利空影響,中國股市剛剛遭遇本輪牛市以來的第一次暴跌:1月19日,上證綜指收盤下跌7.7%,收報3116.35點,創下當時近7年的最大單日跌幅。不過,就在周小川開腔前,上證綜指1月21日大漲4.74%,成功站上3300點,收報3323.61點。

  資金入股市支持實體經濟

  周小川第二次談及股市,是在今年3月12日以「金融改革與發展」為主題的「兩會」新聞發布上。這一次,周小川否認了資金進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的看法,「股票市場這麼多實體經濟的企業,從石油、化工到建築、基建、農業、食品工業,他們都在股票市場上融資,他們也都在銀行開有帳戶,在銀行借錢,這些資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從股票發行角度,多數是實體經濟的企業。」他指出,確實有一些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中其他的環節中有一些金融交易有可能脫離實體經濟,這是一種純粹的投機炒作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概而論,好像去了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

  而上證指數在3月至6月上漲了70%,周小川在此期間再未談及中國股市。相較股市,作為匯改主管部門掌門人的周小川,談及人民幣的次數多得多。不過,本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是8月11日央行宣布調整中間價定價機制以來,周小川首度公開表態,並重申了「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的觀點。

  周小川開腔穩金融 匯率趨穩股調到位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趨穩定,股市調整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他強調,儘管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並未改變,仍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計劃有序推進各項改革。

  股市槓桿率下降

  周小川指出,今年6月中旬以前,中國股市泡沫不斷積累,上證指數在3月至6月間上漲了70%,這一過程中出現了投資者槓桿率快速上升等問題,存在風險隱患。6月中旬以來,中國股市進行了三輪調整,其中前兩輪調整未有國際影響,8月下旬的第三輪調整產生了一些全球性影響。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人民銀行通過多個途徑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避免了股市斷崖式下滑和系統性風險發生。股市調整以來,槓桿率已明顯下降,對實體經濟也未產生顯著影響。

  人幣無長期貶值基礎

  在人民幣匯率方面,周小川表示,鑒於金融市場的相互影響,人民銀行於今年8月11日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進行了改革,加大了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這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步驟。受前期美元走強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普遍貶值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強,同時由於金融市場有所動蕩、近期市場注入流動性較多等原因,改革後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他強調,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對外貿易仍然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趨於穩定,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

  周小川指出,儘管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並未改變,仍將有序推進各項改革。

  這是周小川作為中國央行行長,今年第三次公開談及中國股市。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周小川的表態是個信號,顯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是近期政策目標。他解釋說,此次全球擔憂人民幣貶值、資金流出中國,周小川再論市場本質上講的是資產價格問題,釋放的信號是中國資產價格合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意在穩定市場信心

  民生證券固守分析師李奇霖認為,金融穩定需要的是資產價格穩定,這意味樓市和股市一個也不能跌。他分析稱,儘管周小川行長強調股市調整以來對實體經濟未產生顯著影響,但房地產市場還是受到負面衝擊影響。房地產銷售端的下滑給了開發商更大的去庫存壓力,如果影響到房地產價格,可能引發全社會信用收縮。為了穩定資產價格,可以預期後續會有更多的房地產放鬆政策出臺。

  李奇霖續指,引導居民資產重配金融,驅動股牛的「寬信用與財政積極托底+實體經濟的不確定+無風險利率下行」等宏觀因素沒有發生改變,而且槓桿也降得差不多了,目前缺的只是信心,「這就是為什麼周小川行長強調股市已調整到位的原因」。

  樓繼偉:中國GDP增速5年內維持7%

  日前,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狀況仍在預期之內,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增速預計將保持在7%左右,並且這一狀態可能持續4到5年的時間。

  全球經濟貢獻率達30%

  樓繼偉指出,中國過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但這不可持續,也超出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導致產能過剩和庫存大量增加,必須逐步消化產能和去庫存,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同時,今後5年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包括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將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這將是一個艱難的調整過程。

  樓繼偉續指,中國經濟周期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普遍啟動了去槓桿進程,中國則從2009年到2010年開始了快速的槓桿化,並實現了10%左右的經濟增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50%以上。目前中國也進入了去槓桿階段,經濟增速降至7%左右。即便如此,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到30%左右。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定力」

  樓繼偉表示,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經濟也出現一些可喜變化,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投資,服務業佔GDP的比重超過了工業;貿易順差佔GDP比重有所下降,國際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業700萬以上,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逐步改善。他指,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預計全年中央財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於年初預算財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目前,中國正通過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方法彌補財政缺口,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支持推進結構性改革。

  樓繼偉強調,中國政府不會特別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經濟波動,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定力」。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在人口紅利消失、資本回報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改革紅利對沖人口紅利的消失,使經濟增長保持在7%左右。總之,中國正按照既定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