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大宗商品寒冬 环球同此凉热

2015-09-07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報記者 葉斯琦

 
  當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們正在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時,他們恐怕沒有想到,在地球的另一面,南緯21度的一座巴西小鎮上,人們也在關心著相似的問題。
 
  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步入下行周期,剛剛依托甘蔗種植優勢轉型發展生物燃料的小鎮,發現其產品的優勢已蕩然無存,曾經短暫的繁華恍若隔世。而這只是資源國的一個縮影。
 
  最新的數據顯示,巴西、加拿大等資源國的經濟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先后步入了“技術型衰退”的經濟學困境之中。其實,在“世界是平的”的經濟情況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宗商品經歷寒冬,環球也必然同此涼熱。
 
  拉美小鎮的興衰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物燃料的興與衰,決定著巴西東南部小鎮Sertaozinho上人們的生活。
 
  幾十年來,伴隨著蔥郁的甘蔗地,Sertaozinho這座400平方公里的小鎮一直是著名的產糖中心。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將甘蔗制作成乙醇燃料的利潤似乎高于制作成食糖。這個機遇促使Sertaozinho致力于轉型成為生物燃料重鎮,并圍繞生物燃料發展出了一整條工業鏈,聲名大噪。
 
  “隨著中國等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和需求增加,Sertaozinho以前十分繁榮,小鎮的勞動力已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了。”當地人回憶說。
 
  然而好景不長,近年來全球范圍內低迷的石油價格,將這座小鎮拖入3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中。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14年6月以來,作為商品“龍頭”的國際油價已累計下跌逾50%,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這較2008年的每桶147美元高位已是恍若隔世。
 
  石油價格下滑,使得生物燃料的成本優勢蕩然無存,需求隨之大幅下降。在Sertaozinho,七分之三的生物燃料工廠已經破產,即便是堅持下來的工廠,也不得不轉變生產方向。
 
  “我們依據市場的反應調整了生產。曾經,我們將60%的甘蔗用于生產乙醇,40%用于生產食糖。”當地一個有名的生產商Jairo Balbo說,“但現在,我們用于生產食糖的甘蔗占到了65%,剩下的才用于生產乙醇。”
 
  生物燃料工廠的關閉,使得小鎮上的人們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十年前,這些工廠可以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但現在,由于雇主們紛紛退出該行業,不少當地人已經四年甚至更久沒有穩定的工作了。
 
  “2003年到2008年,我的生活很好”,當地人Silva說,“但是2009年后情況開始變了,不僅是我,我身邊所有人都如此,而且還在越變越糟。”
 
  其實,Sertaozinho小鎮的命運,正是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一個縮影。8月28日,巴西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一季度巴西GDP環比增速已從-0.2%向下修正至-0.7%,而連續兩季負增長,已符合經濟學上的衰退定義。巴西貨幣雷亞爾今年以來更是貶值了25%,成為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
 
  不僅是巴西,當前全球范圍內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資源國都面臨著相似的命運。9月1日,加拿大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經濟二季度萎縮0.5%,延續了一季度的萎縮態勢;一季度為萎縮0.8%。同樣是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萎縮后,加拿大的經濟陷入了2008年以來最低迷的狀態。
 
  作為全球三大主要商品貨幣,加拿大元以及新西蘭元、澳大利亞元在今年來都淪為表現最差的貨幣。加拿大是能源出口大國,新西蘭在奶制品領域的出口獨領風騷,澳大利亞是鐵礦石產業龍頭;無獨有偶,在過去一年,這三種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大幅下跌。
 
  大宗商品的輪回
 
  “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衰退與大宗商品市場的疲弱密切相關,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資源型國家。”談及巴西和加拿大進入經濟學定義中的衰退時,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總監曹揚慧說。
 
  曹揚慧指出,巴西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國家,農業和礦產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業當中,巴西是甘蔗、大豆和咖啡的主產區。甘蔗是白糖的主要原材料,紐約白糖價格從2011年8月份以來便持續下跌,從當時的每磅逾30美分跌至目前不足12美分,跌幅逾60%;大豆價格從2012年8月份的高點每蒲式耳1789美分跌至現在的880美分,也已經腰斬;鐵礦石價格更是低迷,普氏指數從2013年初的每噸159美元高位跌至目前的56美元。而巴西對資源的依賴性又非常嚴重,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對巴西經濟影響巨大。相比巴西,加拿大對原油的依賴度較高,因此也受到了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的打擊。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也表示,2015年二季度以來,巴西、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資源國家經濟紛紛出現滑坡,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第一就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這是直接原因,導致資源國家商品出口額持續下降,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從而引發經濟活動收縮,GDP增速下滑。
 
  第二就是美聯儲加息,全球主要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紛紛回流美國,大量美元流動性收斂,從而引發資源國家礦業、農業等企業投資下滑,最終導致實體經濟活動降溫。
 
  第三就是經濟結構問題。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經濟機構單一,過于依靠大宗商品出口,本身消費和投資不足,從而導致企業外債較大,在資金外流的情況下,本幣貶值,最終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至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挫,興證期貨宏觀分析師劉文波認為,其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美元升值,二是中國需求下降。美元近兩年來的表現與之前10年的走勢完全相反,走出了一輪大牛市,美元指數去年最低跌破80點,到今年上半年突破100點,現在維持在95點的高位,升值幅度高達20%。美元升值的結果是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此外,大宗商品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關,在歐洲與其他國家經濟低迷,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出現了嚴重的供過于求局面。在供給大幅過剩的局面下,大宗商品必然集體陷入熊市。
 
  環球同此涼熱
 
  大宗商品的輪回會否重啟?資源國的興衰何時轉換?
 
  對此,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認為,目前資源國的經濟形勢還比較嚴峻。2008年金融危機時,全球還有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來作為支撐。中國在滿足農村需求以及推行城鎮化建設的同時,不僅能維持國內經濟增長,還存在一定的進口缺口,這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球經濟。但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經濟增速下滑,短期內需求難有起色。印度雖然人口多,卻還遠未達到爆發式增長的階段。而美國盡管經濟恢復較好,但很難拉動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
 
  目前資源國的興衰與資源礦產類似,基本以7-8年為一個周期,其經濟大致會在3年左右恢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人口趨于穩定,預計恢復周期會越來越長。以巴西為例,分別將1982-1990年、1990-1998年和1998-2008年視作一個經濟周期,可以發現每個經濟周期的前幾年經濟增速都會放緩,GDP甚至會出現負增長。受2010年大宗商品市場集體爆發的影響,本輪周期調整開始得更晚一些,因此調整時間可能更長,或將維持到2017-2018年。
 
  “從歷史上來看,不管是1930年全球經濟大危機,還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實體經濟需要自身去杠桿和自我調整,逆周期政策可能只是引發短周期反彈,這意味著資源國家經濟衰退需要時間來自我調整,更何況此輪衰退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和周期性疊加的結果,因此衰退時間較長,且會出現反復探底的特征。”程小勇指出。
 
  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世界是平的”,在全球一體化、商品貿易自由流通的經濟情況下,各國面臨著諸多相似的威脅和挑戰,“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已成為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可謂“環球同此涼熱”。
 
  葉燕武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巴西、中國-美國、中國-德國等經濟情況表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聯及外匯儲備互相持有決定了很多國家是經濟“連體嬰”。目前發達經濟體面臨較大的通縮威脅,而他們占據了全球很大一部分經濟總量,為了刺激通脹,只有增加流動性,增強本國購買力。但目前的困境是,盡管歐洲等發達國家大幅增加貨幣供給,需求卻仍然跟不上,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出口是針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經濟不起色,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難有建樹,內需又傾向于飽和,經濟下行壓力大,因此也面臨通縮風險。
 
  而在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中,“中國因素”始終是一個關鍵的紐帶。2000年左右,得益于中國工業化的蓬勃需求,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曾為全球經濟的經濟注入長達10多年的強心針。如今,中國經濟走入“新常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資源國尚未完全適應。
 
  劉文波認為,“中國因素”對大宗商品市場舉足輕重,中國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國。據統計,中國需要分別占精煉銅、鋅、鋁、鉛、鋼材表觀需求量40%以上。只要中國需求增速放緩或者下降,就會打壓大宗商品價格。從不同角度來看,這有利有弊。雖然對于出口國而言,短期內減少了收入,經濟受到影響,但長期來看,可以促進經濟轉型;對于進口國而言降低了成本,普通居民在大宗商品等基礎原材料的花費減少,可以增加其他產品消費,從整體上增進了社會福利。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