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波動在全球引起波瀾。一些西方批評人士認為,這種波動是中國政府的政策干預所導致的。不過,聯博亞太固定收益主管布里斯科認為,無論是7月對A股的「救市」行為,還是人民幣貶值,都是在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必要的決策。在過去這段時間,中國政府的表現應該被肯定而非責怪。
救市維穩系情理之中
布里斯科在為英媒撰寫的文章中稱,隨著中國嘗試向更開放的經濟體轉變,有兩件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市場波動和艱難的政策決定。其中很多政策決定必須在風口浪尖時作出。
一個例子是7月A股市場首次出現調整后中國政府作出的干預。這在海外被普遍解讀為一次驚慌失措的反應。但是,中國市場主要由散戶驅動,維護社會和諧的需要對一黨制國家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中國政府的反應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我們如何理解上個月——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美國進行首次正式訪問的前幾周——中國讓人民幣貶值的決定呢?此舉被廣泛定性為中國為提振其日益低迷的出口表現進行的一次嘗試。
鑒於美國政界人士多年來一直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且雙邊貿易將成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的一個關鍵話題,人民幣此次貶值的時機從政治上來說至少是不恰當的?
人幣并非競爭性貶值
但是,人民幣匯率調整提供了另外一個例子,證明人們多麼容易誤讀中國的政策措施。
將此舉形容為競爭性貶值的說法忽略了很多事實——比如盡管正面臨挑戰,但中國的出口表現基本上強於其地區競爭對手。單就這個原因,很難看出中國有何必要進行競爭性貶值。另外,中國貿易平衡為正值(進口的下滑速度大於出口),而且中國還有令人尷尬的巨大貿易順差。人民幣貶值只會加劇這些問題,而且從政治上講還是在錯誤的時刻這麼做。
中國央行的解釋更加說得通,即此輪調整旨在縮小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和現貨價格之間異常巨大的差距。考慮到中國央行僅將匯率中間價壓低了1.9%,又在貶值說盛行、人民幣承壓時進入市場支撐匯率,這就說得通了。認為此舉體現了政府的政策——利用境內外的私人資本實現經濟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也合情合理。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一個更加側重於市場導向型的匯率制度——因此采取了拉近匯率中間價和現貨價格的舉動。
經濟再平衡正處進行時
我們的研究表明,實際上中國較少關注人民幣匯率,而更關注向國內經濟中正確的領域釋放流動性,以使消費發揮更大作用,與出口和投資兩個傳統引擎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在這方面,習近平可以向奧巴馬傳達一些好消息:最近數據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銷售出現了趨同現象——前者不斷下滑而后者保持穩定。盡管數據本身并不特別令人振奮,但它們表明中國經濟再平衡正在進行中。
而這對世界貿易來說將是一個可喜的發展,因為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其中最為富裕的人已經在出國旅游和購買外國奢侈品方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