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足球會:好波獻社區
說起本地足球,相信球迷除認識南華、傑志和東方等前列分子外,也有不少人聽過大埔足球會的大名,可惜,這支曾經風光一時的地區球隊,新一季需由香港超級聯賽降至甲組作賽。不過,球隊秘書長陳平卻不感失望,更揚言將培訓年輕球員成才,鞏固球隊班底;同時亦會繼續參與社會服務、凝聚社區,打造一支富使命感的足球雄師!
香港商報實習記者 王嘉豪
陳平:固本培元 培訓青年球員
大埔足球會(下稱:大埔)在2002年成立,為全港18區足球代表隊之一,初時在低組別聯賽打滾,後來慢慢拾級而上,在2006至07年度球季成為甲組聯賽(當時的頂級聯賽)一員後,多年間更奪得兩項冠軍和曾出戰亞洲足協盃。可惜,自2012至13年度球季起,大埔成為「升降機」,去季則在港超聯(現時的頂級聯賽)敬陪末席,新一季需降至甲組(現時的次級聯賽)作賽,其後足總雖作出留級邀請,但因贊助商資金未能到位,留級希望最終幻滅。
留級美夢泡湯,對此,陳平卻淡然表示,不會感到意興闌珊:「大埔當初成立初衷就係培訓年輕球員,無話一定要踢頂級聯賽,現時只係行返原來路向。」他預計,來年班費約為百多萬元,並以呂志興、陳旭智和葉佳3位老臣子為首,「以老帶新」重新出發。至於新一季會否爭取升班?陳平強調,這不是最主要目標,「升得到就升」,反而給予年輕球員更多上陣機會,發掘更多有潛質「細路仔」,慢慢鞏固班底,「固本培元」才是首要任務。
實現3宗旨 有大埔Lulu打氣
作為大埔區的代表隊,總要與社區有所接觸。陳平對此表示同意,指大埔會章已列明3個宗旨,分別是「推廣足球運動」、「參與社會服務」和「凝聚地區」,故大埔歷年除培訓不少區內青少年,擁有多支青訓梯隊外,更曾與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合作推行「鐵‧仁青年運動社區發展計劃」,指導「夜青」和「邊青」踢球,另外也會定期進行老人中心探訪和賣旗籌款等,新一季將加強相關工作。
大埔亦設有官方球迷會,陳平透露,球迷會當初由區內街坊和青訓隊員的家長組成,後來球隊漸漸打出名堂,吸引不少青少年加入,更有董嘉儀(大埔Lulu)成為打氣團的標記。陳平更說,無論大埔高低起跌,球迷也不離不棄,特別是在2013至14年度球季乙組(當時的次級聯賽)最後一仗,球隊作東以2:1擊敗黃大仙,篤定以首名升班後,數百名球迷衝出草地慶祝的場面,足以證明一切。
嘆青少年對體育熱誠不如前
除了對一手培育的大埔滿腔熱誠外,陳平對「本地波」的發展也「愛之深、責之切」,他不吐不快:「以前香港曾經係亞洲足球王國,出產過球王李惠堂,70至80年代聯賽更經常『扯紅旗』(全場爆滿)!」那為何現時香港不及當年呢?
陳平解釋,青少年現時有太多電子產品誘惑,對體育的熱誠大不如前;第二是前途問題,他說:「好多家長送小朋友踢波,都唔係想佢做球星,只係想佢鍛煉身體、培養團隊精神。其實18歲係一個分水嶺,如果有潛質,就可以正式做足球員,但18歲同時亦係入大學時期,你問小朋友家人,或者佢自己會點決定?外國球星有過千萬轉會費、年薪,但香港球壇唔同外國,反而有大學學歷就可以搵到食。」
建議賽馬會設獎金推動足運
說得如此灰暗,那麼「本地波」還有出頭天?陳平認為,要從根本做起:「一定要靠外來力量,就係高質素外籍教練同埋球員,有佢,本地球員就可以學到,技術有所提升。」但錢從何來?陳平坦言,長期依賴政府撥款有很大困難,因政府理財需面對市民和立法會等監察,亦要面對不同層面的資源競爭。
因此,陳平建議,香港賽馬會可從中擔當重要角色:「馬會依家雖然有協助推動本地足運發展,但門面化,未能直接支援現有業界。其實馬會可以港超聯設立一筆具吸引性的獎金,假設某球隊季前投資3000萬,最終奪冠後可以有3000萬獎金、甚至更多,相信所有球會都會『爭餐死』,到時就會用最好外援和本地球員。」他續說,此舉可成為連鎖效應,香港代表隊也可提升實力,球賽可觀性更高,吸引更多球迷進場,長遠或可自給自足。
批別有用心者將體育政治化
幸而,港隊近期成績有所進步,世界盃外圍賽首兩仗,主場分別以7:0和2:0擊敗不丹和馬爾代夫,兩場賽事的門票更悉數賣光,成為一時佳話。可惜,兩場賽事均發生「噓國歌事件」,令人質疑為何現時在香港,體育賽事也可以成為政治角力場?對此,陳平不希望體育政治化,但同時認為社會有部分人別有用心,故無論做什麼都會變得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