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激進科爾賓或「內戰內行 外戰外行」

2015-09-14
来源:香港商報

  當地時間9月12日,英國工黨黨魁選舉結果出爐。現年66歲的左翼候選人科爾賓以近60%的多數支持率,成功當選工黨新領袖。這個結果一出爐,立即引起了工黨內外的熱議。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是:極具爭議的科爾賓能克服黨內嚴重分歧,帶領工黨重新殺回唐寧街10號嗎?

  科爾賓得益於選舉改革

  此次黨魁選舉之前,被稱為「黨內反對派」的科爾賓只是個「后排板齙球員」。在其30多年的政治生涯里,科爾賓從沒擔任過任何重要黨內職務,其知名度主要來源於反戰、反君主立憲制、主張重新國有化、向富人增稅等激進立場。這次科爾賓之所以能成為一匹黑馬,主要是沾了選舉改革的光。傳統的工黨選舉辦法規定,候選人的得票數由三部分組成:議會工黨議員、普通工黨黨員和隸屬工會組織及社團選票,三者各占三分之一。但2010年通過的新辦法卻對此進行了重要修改,規定所有投票將按照「一人一票」、權利均等的原則加起來記總,其實質是削弱了精英階層的選舉權重,擴大了普通選民的份量。一般而言,草根階層更青睞工黨的激進左翼主張,而中產階層則更傾向於工黨內的溫和派。所以,新選舉辦法對科爾賓明顯有利。根據新選舉辦法,任何未加入工黨「對立黨派」的人,都可以在網上註冊成為「隸屬的工黨支持者」參加選舉。這次投票的結果顯示,有高達85%的新註冊選民將票投給了科爾賓。這對科爾賓勝出可謂功高至偉。

  激進主張不利重回執政寶座

  雖然贏得了黨內選舉,但科爾賓的激進主張卻不利於工黨入主唐寧街10號。畢竟,工黨選舉拼的是誰能贏得更多草根支持,而全國大選則比的是誰能贏得主流民意青睞。目前,多數英國民眾還無法認同「社會主義」色彩過強的激進左翼主張。因之,科爾賓要想入主唐寧街10號,政治主張就必須中庸、溫和一些。這一點,他的前輩貝理雅的經驗就可資借鑒。

  與樹大根深的保守黨相比,工黨在英國政治史上的地位一直較脆弱,即使走上執政舞台也是曇花一現。但這一局面到了貝理雅時代終告結束。1994年,剛剛四十歲出頭的貝理雅當選為工黨黨首。三年后,工黨在大選中以壓倒勝利擊敗連續執政達18年的保守黨,貝理雅也成為20世紀英國最年輕的首相。此后的2001年大選,貝理雅再次折桂,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2005年的大選,又令貝理雅成為首獲三連勝的工黨首相。

  「貝理雅奇迹」的訣竅就是他改變了工黨傳統的左翼主張,代之以溫和的「第三條道路」。貝理雅的競選口號就是「新工黨、新英國」。新在何處呢?就是往中間路線走,把政治光譜調整得介於保守黨和老工黨之間。比如,新黨章撤銷了涉及公有制的條款,去除了有關國有化的政策;故意拉開與工會的距離,并拉近與中產階級的關系等等。不消說,這樣的新主張遭到了工黨內部的批評,很多人認為這是「將一個曾經的社會主義的政黨,轉變成為走戴卓爾夫人路線的政黨」,但不管怎麼說,從奪回執政權的角度來說,貝理雅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貝理雅的成功正是科爾賓的困難所在。以科爾賓目前的激進左翼主張,他在今后與保守黨的對決中,難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結局。科爾賓獲勝后,華文媒體都關注其政策主張對中國的意義。其實,雖然科爾賓反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涉華問題上比較友好,但其主張能否從黨派理念轉變為政府政策,還要打個大問號。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