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汽車業退出機制限制時間將至 “僵尸企業”何去何從

2015-09-18
来源:央廣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2012年7月,工信部決定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2013年10月17號,工信部向國內48家車企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發出公告,如果兩年內無法通過相關考核,將暫停生產資質。現在離大限還有一個月,被稱為“僵尸企業”將何去何從?

  工信部通知中的“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指的是“連續2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其中規定乘用車少于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于50輛、輕型客車少于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于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于500輛”,對于很多幾分鐘就下線一輛車的品牌企業來說,這樣的勸退標準太低了。這48家車企的名字都鮮為人知,比如:吉林通田汽車有限公司、石家莊中博汽車有限公司、撫順金信客車有限公司、揚州新亞車輛有限公司,等等,共同特點就是地域鮮明。也許只有當地人曾有幸見過他們生產的產品。在汽車業資深專家賈新光看來,勸退這樣的企業勢在必行。

  賈新光:中國汽車廠的數量龐大,連改裝廠一塊得2000多家造成產業秩序非常混亂,多少年也調整不下來,其中的一個毛病之一就是原來沒有退出機制。

  這些“僵尸企業”是如何生存的?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李洋認為,能讓他們活下來的就是他們的資質。

  李洋:很多半死不活的零產量、零銷量的整車企業大量存在。它有資質,這個資質就是‘殼資源’,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尋租。工信部出臺的這樣一個規定,恰恰就是打掉這樣一個局部的壟斷,同時讓很多所謂的‘殼資源’變得一文不值。 (記者 滿朝旭 張棉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