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車企生死劫:國內汽車產銷數據不容樂觀

2015-09-21
来源:投資者報

  中國今年汽車銷量可能負增長,這意味著,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汽車行業未出現過負增長的紀錄可能被打破。更令人沮喪的是,汽車行業的低迷景象短期內可能難以扭轉。

  在嚴峻的銷售壓力下,今年國內汽車業史上掀起一輪“慘烈”的價格戰,銷量和價格的雙降給汽車生產企業的業績帶來直接影響。

  中國汽車的價格壓力和競爭壓力都在增大,行業利潤率已駛入下行通道。與此同時,車企的資產負債率卻在攀升,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風險。

  在國內汽車產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車銷量卻大幅上升,SUV成為車市新寵,相關車企因此而受益。

  在經歷了一輪高速增長后,國內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這場挑戰來自于銷量的下滑以及由此帶來的業績低迷。

  9月10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月度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發布了2015年8月汽車工業產銷及經濟運行情況:8月國內汽車產銷量雖環比略有增長,但已連續4個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前8個月月度累計產銷量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更為糟糕的是,自今年7月將年初制定的7%產銷增速預期砍去一半調整至3%后,中汽協再一次調低了對增速的判斷。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近日表示,今年汽車銷量可能出現負增長。

  銷量的下滑給汽車生產企業的業績帶來直接影響。8月底發布完的2015年中報顯示,在22家汽車整車制造類上市公司中,約有一半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下滑或陷入停滯狀態。車企的毛利率也進一步被蠶食,作為傳統制造企業,22家汽車制造商的毛利率僅有13.5%。

  在業績低迷的情形下,資產負債率的高企可能令企業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截至6月30日,已有13家汽車制造類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60%的警戒線。

  種種跡象表明,國內汽車生產企業正面臨一場生死劫,未來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仍是未知數。

  目前,能夠令車企業績大幅改觀的出路有兩條,一是業務轉型,向市場需求較強的新能源和SUV市場進軍;二是通過國企改革實現重組優化。

  年銷量或現倒退

  國內汽車的產銷量數據不容樂觀。

  9月10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比上月有所增長,但同期繼續呈現下降。自5月起,國內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具體來看,8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6.97萬輛和166.45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3.4%和10.7%;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分別下降8.4%和3%。1-8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18.24萬輛和1501.72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24%,銷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實際上,今年1-8月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少了100多輛。”陳士華表示,“前八個月銷量增長率雖然是零,基本持平,但其實是比去年同期低的。”

  基于1-8月產銷量同比繼續下降,中汽協給出了今年汽車銷量可能會負增長的最新預期。今年初,中汽協預測的中國汽車市場全年銷量增速為7%,至7月初,中汽協將增速預期調整至3%。如今,在9月10日的中汽協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中國今年汽車銷量可能負增長。

  這意味著,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汽車行業未出現過負增長的紀錄可能被打破。在過去十年間,汽車行業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1999年-2014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平均年增速達到19.3%。

  更令人沮喪的是,汽車行業的低迷景象短期內可能難以扭轉。9月9日,全球商業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 Partners)發布的2015年中國汽車展望報告指出,中國汽車行業邁入“新常態”,從今年開始將經歷個位數低增長,此外,全年銷量可能在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后首次出現下滑。

  艾睿鉑研究預計,中國汽車銷售的年增長率將維持4.1%的水平至2018年,并在其后至2023年放緩至2.9%。這與過去十年19.3%的年增長率相比大幅下降。

  另據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15年8月庫存預警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了4.7個百分點。此前,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連續10個月處在榮枯值之上,8月預警指數回落到警戒線以下,市場出現溫和回升跡象。

  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8月份汽車市場需求上升主要得益于經銷商市場活動頻繁和暑期之后家庭用車需求的增強。但從長遠角度看,中國汽車市場正面臨調整,且調整或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汽車需求下降主要受到經濟增長放緩、部分城市實行限購政策、資金流向股市以及沿海城市汽車需求趨于飽和等因素的影響。

  近半車企業績增長停滯

  在嚴峻的銷售壓力下,今年國內汽車業史上掀起一輪“慘烈”的價格戰。另外,今年暑期,大量不堪重負的車企也開始大幅減產,這從中汽協公布的日益下滑的產量數據就可見一斑。

  銷量和價格的雙降給汽車生產企業的業績帶來直接影響。8月底發布完的2015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22家汽車整車制造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營業收入下滑,2家營業收入增幅不足5%,上述企業占總數的一半。從凈利潤表現來看,上半年有8家車企凈利潤同比下降,2家凈利潤增幅在5%以內,合計占總數的45%。

  在上半年凈利潤下滑的企業中,有兩家公司虧損,即*ST夏利和亞星客車。

  根據*ST夏利的中報,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7億元,同比下降23.36%。虧損額較去年同期繼續擴大。

  今年上半年被實施ST的一汽夏利,目前狀況岌岌可危。根據一汽夏利此前公告,公司2014年虧損16.59億元,2013年虧損4.79億元。由于已連續兩年虧損,公司自4月2日起被深交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如果公司下半年還不能扭虧,則可能被暫停上市。

  對于公司的大額虧損,夏利在中報中解釋稱:由于近年來公司產品結構升級調整的步伐未能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要求,進行中的結構調整尚未完成,目前整體的產品盈利能力較弱,產銷規模較小,產能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時,由于公司參股的天津一汽豐田向本公司貢獻的投資收益同比也有所下降。

  另一家虧損車企為亞星客車,其上半年虧損4115萬元,但虧損額較去年同期的5523萬元有所減少。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上半年業績下滑居前的是中通客車、一汽轎車、悅達投資、福田汽車和中國重汽,前4家企業上半年凈利潤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

  這其中,尤以中通客車業績降幅最大,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0.48億元,同比下降76.6%。

  中通客車解釋稱,凈利潤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處置孫公司中通房產開發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所獲收益1.89億元計入當期損益,造成同期比較基數過大。

  而隨著公司向新能源客車方向轉型,其業績出現好轉跡象。公司9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中通客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在行業整體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逆勢上揚,整體增幅居行業前列。

  上半年凈利潤降幅排名第二的是一汽轎車。公司201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減少13%;實現凈利潤1.64億元,同比下降48%;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億元,同比減少52%。

  對此,一汽轎車方面表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汽車行業銷量增速放緩,各大汽車生產企業加大新產品投放,價格戰此起彼伏,主流車型成交價格快速下探,行業競爭不斷加大,企業經營環境日趨嚴峻。

  但業內人士認為,國內車企面臨的宏觀環境相似,一汽轎車業績大幅下滑遠超同行,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降幅排名第三的是悅達投資。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06億元,同比下降8%;實現凈利潤為2.8億元,同比下降42.9%。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參股的悅達起亞汽車遭遇銷量下滑,銷售折扣的加大也導致銷售毛利和投資收益大幅下降。

  22家上市車企中,上半年業績增幅前三家車企為安凱客車、東風汽車和金龍汽車,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71%、93%和86%。其中,安凱客車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028.9萬元。其業績大幅增長除了與去年基數低相關外,還源自公司對標奔馳、凱斯鮑爾客車技術,開發新款公交客車,增強產品競爭力等。

  利潤率駛入下行通道

  業績普遍下滑的背后是車企盈利能力的下降。受到價格戰的影響,2015年汽車行業迎來新一輪調整期,車企利潤率面臨拐點,在2014年達到階段高點后,今年開始滑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7月整車銷量、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幅分別為0.4%、-1.2%、-10.5%,上一次整車利潤下滑為2005年,過去若干年整車稅前利潤率一直在持續上升,并于2014年達到最高點(稅前利潤率10.8%),2015年1-7月整車制造業稅前利潤率回落至10.3%。

  平安證券認為,當前汽車行業已處于結構劇烈變化的階段,占比最大的轎車行業量價齊跌趨勢將持續。國內汽車行業利潤率已駛入下行通道。

  德意志銀行近日預計,中國汽車的價格壓力和競爭壓力將會增大,這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每輛汽車平均銷售利潤可能在未來出現下降的原因。

  除了利潤率下滑,汽車行業的毛利率也開始回落。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整車企業毛利率下滑至18.7%,此前幾年,該行業的毛利率一直處于上升狀態,至2014年達到頂峰,為20.2%。

  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2家上市車企中,有18家企業的毛利率不及上述行業平均水平,即低于18.7%。

  其中,上半年巨虧的*ST夏利,毛利為負值,導致其毛利率也為負值。另一家虧損車企亞星客車上半年實現毛利6.87億元,毛利率為6.87%。

  僅有4家車企的毛利率在行業均值之上,包括長城汽車、江鈴汽車、宇通客車和一汽轎車。其毛利率均在20%以上,其中長城汽車毛利率最高,為26.9%。

  根據Wind數據統計,22家上市車企合計實現毛利75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604.9億元,這些企業的整體毛利率僅有13.5%。

  在盈利能力下降的同時,車企的資產負債率卻在攀升。

  資產負債率作為衡量企業負債水平的一個指標,在不同行業平均水平可能有不同,不過一般認為在60%以下較為合理。

  從資產負債率看,在22家整車制造公司中,13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60%。部分車企如亞星客車、金杯汽車等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0%以上,處于危險境地。

  其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是亞星客車,達到96.4%。從其財報來看,近幾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均超過了80%。

  金杯汽車資產負債率僅次于亞星客車,高達93%。公司最近5年年報顯示,其資產負債率均在90%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般來說,客車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比較高。不過,超過90%的資產負債率,對于企業的經營來說,風險還是很大的。這些高負債的企業,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有可能面臨資不抵債的窘境。

  相對而言,海馬汽車和悅達投資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在30%左右。

  轉型和國企改革帶來契機

  在國內汽車產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卻有一抹亮色讓人欣喜。這份欣喜來自于新能源車銷量的大幅上升。

  在傳統汽車銷量下滑之時,新能源車的銷量逆勢大增。中汽協數據顯示,1-8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1.8萬輛,銷售1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7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9倍和3.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1倍和2倍。

  國內新能源車的典型代表比亞迪的業績有望在三季度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發布中報的同時,Wind數據統計顯示,僅有1家公司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這家公司就是比亞迪。其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9億元~20.8億元,同比增長388.5%~434.8%。

  比亞迪解釋稱,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將包括公司向合力泰出售柔性線路板、液晶顯示屏模塊、攝像頭產品三部分業務帶來的16.29億元的稅前收益,該項收入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并帶動業績大幅增長。同時,公司預計受市場歡迎的新能源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將繼續熱銷,從而推動業績增長。

  此外,SUV成為近年來車市新寵,成功向SUV進行轉型的車企因此受益。典型代表如江淮汽車。該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7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SUV暢銷11.05萬輛,同比增長535.8%,成為其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除此之外,國企改革的東風也有望給處于困境中的車企帶來曙光。

  華泰證券認為,目前汽車國企經營狀況與國家制造業長期發展規劃相去甚遠,改革動力明確。行業下行壓力大,國企優勢產能過剩風險增加,整合機會巨大。近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在充分競爭的汽車行業中,國有企業亟須通過改革提升競爭力、改革動力充足,行業料將迎來一輪改革高潮。推薦具備國企改革預期的江淮汽車、廣東鴻圖、悅達投資、一汽轎車、東風科技、金龍汽車、*ST夏利。

  上半年巨虧5億多的*ST夏利也有望借此迎來轉機。根據一汽股份先前承諾,將盡快完成一汽股份與一汽夏利同業競爭問題。

  目前,喜歡押寶重組概念的王亞偉已經進駐*ST夏利,王亞偉執掌的昀灃信托計劃持有公司股份3500萬股、千紙鶴1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2489萬股、昀灃3號持有1799萬股,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2.19%、1.56%、1.13%。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