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后政改窗口期結束了嗎?

2015-09-24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所謂「后政改窗口期」是指,6月18日特區政府關於行政長官普選議案被反對派否決后香港社會能夠聚焦於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時間。盡管從7月5日開始公屋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逐步吸引社會注意力,但是,由於反對派陷入疲頓狀態無法利用該事件組織攻擊特區政府的社會運動,特區政府依然可以引導社會各界關注經濟民生,何況,處理公屋食水含鉛量超標可以納入「民生改善」範疇。

  而今,隨著立法會夏季休會結束,11月第五屆區議會競選在即,政治斗爭又將展開,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聚焦經濟民生議題的努力遭遇挑戰。

  政治斗爭更激烈

  即將展開的政治斗爭會更激烈。

  一方面,反對派呈現嚴重分化和分裂,前有湯家驊退出公民黨,后有狄志遠退出民主黨,他們聯同其他「溫和泛民主派」人士探索香港政治第三條路,這在香港反對派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之前,從原有反對派政治團體分裂出去另組新政治團體的均趨於激進或極端。如今,「拒中抗共」勢力開始出現向「非拒中抗共」方向分化,對反對派陣營產生震撼。於是,民主黨領導層願意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直接交往,反對派主流——除激進或極端勢力外所有政治團體——也表示同中央有關部門溝通的意向。中長期,反對派分化和分裂將有助於香港政治逐步擺脫兩大陣營對抗格局,但在短期,反對派主流會加強「抱團」而使政治斗爭更激烈,何況今年11月第五屆區議會競選和明年9月第六屆立法會競選是政治斗爭的導火索和催化劑。

  另一方面,建制派內部矛盾表面化。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欲競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而未果,是一個跡象。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議員公開表示不同意中聯辦張曉明主任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三權分立」的觀點,是又一個跡象。自由黨在建制派中別具一格對於香港政界和媒體已不是新聞。

  於是,在立法會復會后,特區政府關於經濟和民生的議案必定遭到反對派狙擊,也未必都能獲得建制派一致支持。即使愛國愛港中堅力量,面對即將來臨的兩個選舉,也不能不考慮香港居民對政府政策議案的態度。

  經濟形勢急速惡化

  值得重視的是,經濟形勢正急速惡化,香港居民對政府政策期望與實際之間的落差必定加大。

  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經濟。9月16日,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今年第三季出口信心指數由上季46.8急挫至37.1,為2012年第四季以來新低;貿發局同時大幅下調全年出口增長預測,由原本的3%降至0。第三季各主要行業及市場出口信心均轉趨負面,又以玩具業跌幅最大,由52.5跌至35.6;電子、服裝、玩具、珠寶和鐘表指數都低於40(50以下為負面)。香港出口商對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內地的信心指數全線下跌,又以歐盟最差,指數為42.8。同一天,國泰航空公布8月貨運量同比輕微增長0.8%;運載率為60.6%,下跌1.9個百分點,反映整體貨運需求疲弱。

  香港經濟高度依賴地產業。盡管樓價指數依然高企,但9月二手樓市交易呈現20年來最淡靜的狀況,在一手市場上,地產商紛紛削價促銷。特區政府有關官員已警告香港居民,必須正視地產市場前景不明朗。

  香港經濟另一個支撐點是股市。在技術上,香港股市已於8月踏入熊市。隨著美國將提高利率而擴大美元與其他貨幣息差,全球熱錢、尤其新興金融市場資金將流向美國和美元資產。港元利率如果緊跟美元利率上調,那麼,對香港股市和實體經濟都會產生不可低估的緊縮效應。

  因為經濟形勢惡化,香港居民對政府推動經濟改善民生的壓力會增加,政治團體在立法會挑戰政府政策議案的力度也會加強。毋須諱言,后政改「窗口期」正在收縮,何時結束,則既取決於內外客觀條件,尤其外部經濟形勢和內部政治斗爭,也視乎特區政府的主觀努力。

  明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都會遇到不容易應對的問題,能不能提出令人眼目一新甚至振奮人心的政策和規劃,對於后政改「窗口期」至為重要。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