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港首部村志《蓮麻坑村志》面世

2015-09-24
来源:香港商報

    

 
  《蓮麻坑村志》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部村志,9月16日新界鄉議局舉行《蓮麻坑村志》新書發布會,該書由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和文史工作者蘇萬興主編,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香港地方志辦公室、蓮麻坑村公所和共融網絡合作研究項目。該書記述了蓮麻坑村的歷史與社會狀況,透過蓮麻坑歷史個案,深入了解香港及新界史、中港兩地關係史、華僑史和客家文化,有效推動華夏文明的傳承。出版機構發言人表示,該書首印2500本,其中,中華書局門市將出售300本。香港商報記者 周駿
 
  《蓮麻坑村志》按照地方志編修體例,系統介紹深港邊境客籍村莊蓮麻坑的自然和社會狀況,包括自然環境、建置沿革、人口、宗族、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物古蹟、民間習俗、人物、海外鄉親、大事記及藝文等,有助讀者透過蓮麻坑個案、了解香港史、新界史、中港兩地關係史、華僑史和客家文化,同時加深地方志的了解。
 
  有系統揭日軍在村莊暴行
 
  《蓮麻坑村志》在香港第一次根據檔案系統地揭露日軍在一個村莊的暴行,第一次為一個村莊眾多人物立傳;第一次大量將手抄的鄉村文獻「帖式(手抄本)」整理公諸於眾,該村志是較早介紹新界鄉村土地與農村狀況的中文書籍,也是較早介紹新界村民移居海外情況的中文書籍。
 
  蓮麻坑為臥虎藏龍之地
 
  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張肖鷹、香港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劉智鵬,中華書局(香港)總編輯李占領、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蓮麻坑村公所主席葉華清擔任主禮嘉賓。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在致辭表示,不少人,尤其是後生一輩並非都知道蓮麻坑在哪裏,其實蓮麻坑是新界東北部,深港邊境的一個客籍村莊,其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蓮麻坑原居民一直以務農為生,種植稻米,至60年代內地動蕩,殖民地政府開始關閉邊境禁區,蓮麻坑自此就像被與世隔絕。不過,這條隱世村落,卻是臥虎藏龍之地,其中,葉定仕是新界原居民中貢獻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
 
  維護村民合法權益寫入書
 
  蓮麻坑村公所主席葉華清表示,很榮幸能夠和各位教授參與編修《蓮麻坑村志》,最高興將維護村民合法權益寫入書中政治軍事章節之中,包括維護長嶺地段土地權益、反對擴建堆填區、關於保育區的抗爭和收地補償抗爭等。蓮麻坑村民和許多客家人一樣,曾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革命事業和反抗外來侵略,作出重要貢獻,村民葉定仕是新界原居民中貢獻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曾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傾家蕩產地支持革命黨人的武裝鬥爭。抗戰時期,村民葉維里參加東江縱隊,三打蓮麻坑的故事在村內外廣泛流傳。
 
  香港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劉智鵬談到地方志重要性時表示,地方志是中國很長遠的傳統文化,現時中國還保留8000多種民國以前地方志。今天談如此舊的傳統文化好似不合時宜,但是,毛澤東當年打天下時,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看當地的地方志,掌握地方情況,建國之後都大力推動地方志編修。他個人願望,與鄉議局和政府溝通,可以將新界各村村志編寫出來。
 
  編寫時發現不少傳奇人物
 
  香港史專家劉蜀永表示,在做《蓮麻坑村志》之前,曾做過一些有關香港的書,包括機場歷史、新界歷史,但不是按地方志來做,真正地按地方志規模,蓮麻坑是第一本。編寫地方志和歷史有區別,前者是客觀反映情況,提供資料性而不作評價,後者有作者客觀評價。劉蜀永續表示,當初並不想到蓮麻坑有如此豐富的村史,最後編寫成書達17多萬字。他又說,當初做這項工作想得較簡單,但後來發現,「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長子、礦業工程師容覲彤曾在蓮麻坑經營開礦達8年之久,他們和村民都不知道此事,只是通過文獻,由覲彤的英文名字查起,才知道這段歷史。再如,村民劉一帆曾任馬共領導人,當年曾在馬來西亞從事抗日活動,村民不知道劉一帆曾做過什麼事,他本人通過在北京的華僑推介認識了香港華僑,這樣慢慢將劉一帆的經歷搞清楚。
 
  蘇萬興表示,許多中國傳統習俗在蓮麻坑村完整保存下來,如「春秋二祭」及「葉法諸公崇拜」,每年的春分及秋分,村民帶同香燭祭品到先人的墓地拜祭,此為「春秋二祭」,而村民拜祭一位葉氏祖先,並尊稱他為「葉法諸公」。中華書局(香港)總編輯李占領表示,書局主要是根據香港地方志辦公室、蓮麻坑村公所、主編們的要求,提供編輯、設計、出版等技術支持,首印2500本,其中,中華書局門市將出售300本,餘下數量《蓮麻坑村志》由香港地方志辦公室、蓮麻坑村公所安排。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