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8部委力挺汽车维修信息公开 4S店垄断或被打破

2015-10-09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來,我國汽車銷售數量快速增長,民用汽車保有量大幅提升。然而,汽車維修行業暴露出的信息不公開、消費不透明、不誠信等問題也很突出。《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的發布,表明破除汽修行業壟斷、促進汽車維修市場公平競爭成為必然趨勢

 
  日前,交通運輸部、環保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等8部門聯合發布了《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明確汽車生產者應采用網上信息公開方式,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
 
  打破壟斷迎機遇
 
  “此次《辦法》最大的創新和突破主要體現在3個層面。”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汽車維修配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魏同偉表示,首先是政策導向的突破,新的《辦法》提出,要破除配件及技術壟斷;主機廠要向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信息,實現技術數據的透明;允許原廠配件自由流通,實現質量相當的產品順暢流通。“這就在政策導向上表明我國堅決破除汽修行業壟斷,促進汽車維修市場公平競爭的立場。”魏同偉說。
 
  “當前我國汽車后市場,特別是配件和維修市場非常混亂。”魏同偉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整車企業長期壟斷著汽車維修配件和技術。據了解,目前國內授權的4S店憑借著廠家的高度壟斷,基本上把持了原廠配件和零部件的資源,加上廠家的宣傳,4S店維修渠道成為了大家普遍認可的正規渠道,維修服務費用高企。與此同時,非4S店渠道因為拿不到廠家的授權,很難獲得原廠零部件的售賣,也得不到消費者信任。
 
  “其次是科技發展。”魏同偉表示,《辦法》提出積極運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引入消費者監督評價機制,構建企業經營行為和服務質量動態監管機制及信息化監管平臺。“當前互聯網、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已深入到行業各層面,各種創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商家和消費者越來越貼近,信息透明、效率更高。”魏同偉認為,《辦法》有助于加快推進機動車維修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
 
  最后,《辦法》引領消費行為發生改變。《辦法》規定,托修方(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維修。“消費者可以自由地選擇維修保養的場所,不再僅僅是接受4S店提供的服務,消費者對汽車的選擇自主性加強。”魏同偉表示,政策導向和消費習慣轉變將給汽配、維保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從而推動產業真正實現規范化、電商化、連鎖化。
 
  “落地”效果尚待觀察
 
  “《辦法》不僅符合目前售后市場開放和部分維修企業的利益,也間接有利于消費者降低維修成本。”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這一政策能否落在實處,得到持續且有力的實施,還有待觀察。
 
  “比如,《辦法》雖然要求新車型投放市場一定時間后要公開相關維修信息,但整車企業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不公開,或者只是部分公開也不是沒有理由。”崔東樹解釋,因為整車企業對與配件制造商聯合研發的產品是有控制權的,整車企業當然有權決定自己擁有的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模式,況且整車企業在與零部件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時都會要求簽訂保密協議,其中包括“獨家供貨”等相關的條款。“這也是市場競爭中的必然措施,否則競品廠家也就能隨意使用對手的現有設計實現簡單抄襲,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
 
  同時,一些專家還擔心,同質配件的使用會為開放假冒偽劣帶來新的生路。因為按照指導意見,所有維修企業、車主享有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汽車的權利。“但當前在我國同質配件并沒有認定標準。”崔東樹表示,在國外配件生產企業取得整車廠的認證以促進配件在售后市場流通,即使發放也需要長期的認證試驗過程。
 
  后期仍需政策加碼
 
  據介紹,在目前汽車廠家主導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中,整車廠對供應商資質和零部件質量的認證都非常嚴格,整車組裝的零部件容不得一點瑕疵,只要發生一起因零部件不合格引發的重大質量事故就能讓汽車廠家品牌大損。而為整車廠配套的供應商為了長期訂單,對質量的把控也很嚴。“當然,不符合主機廠要求的殘次品在每個供應商都有,但它們迫于成本壓力,就有不少流向了汽車后市場,很多‘副廠件’就是這個概念。”崔東樹坦言,在我國,同質配件多是第三方配件生產企業在新車推向市場后模仿原廠配件而制造的,實際是低質替代,涉及抄襲和侵權,屬于嚴打的范圍。
 
  不少業內人士還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只是吹響了汽車行業整體破除壟斷的號角,隨著反壟斷的深入,飽受詬病的汽車流通、銷售環節的反壟斷新規也將陸續出臺。此次維修指導意見的出臺雖然有利于消費者的權益,但汽車維修市場的霧霾短期內還難以全部驅逐,“陽光普照”有賴于整體的環境支持,包括指導意見具體細則的不斷完善,監管者的嚴格執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等。就普通消費者而言,新的指導意見的實施只是讓其看到了可以獲得更加實惠服務的條件,消費者在日常車輛的維修、保養中還是要多留意,以免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