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歐難民潮應向美究責

2015-10-2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戰火導致生靈涂炭,更令歐洲要面對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對歐盟而言,確實禍不單行,債務危機尚未解除,洶涌而來的難民潮,更是難以招架。難民潮不僅帶來經濟和社會沉重負擔,甚至可能引發歐盟新的政治危機。

  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次季數據,歐元區比去年同期增長1.2%。尽管油價偏軟、歐元弱勢,但是歐盟區經濟復蘇依然脆弱,失業率高企,眾多國家經濟表現未如人意。

  這個包袱不易背

  難民潮席卷而來,必定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包括社會治安、福利資源分配和勞工就業等,也會出現新問題。德國政府預測,今年到當地申請難民的人數,或會超過80萬,該國曾表示「來者不拒」,但后來見勢色不對,已改口風。歐盟呼吁各國共同分擔,然而不少國家本身都已有本「難唸的經」,有心無力。有些國家已開始堵截難民,就是因為擔心這個「包袱」越來越重,最終會不勝負荷。

  近年歐洲的極右思潮有所抬頭,敵視外來移民的情緒蔓延,難民潮可能讓「反移民」聲音更加高漲,影響今后的政治選舉和公投。英國最遲會在后年底舉行脫歐公投,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脫離歐盟的人,首次超越反對的人,相信這與難民危機的出現很有關聯。須知道,有些國家若一旦政權易手,將會引起怎樣的連鎖反應,無人可以預料。

  港人深有體會

  德國總理默克爾坦言,難民問題比起希臘債務危機更嚴重,成為歐盟更大的挑戰。此話不假,若歐盟不能團結應付難民危機,「神根協定」無法落實,重新管制邊境進出,則歐盟基本理念將遭遇重大冲擊。

  歐洲各國應付難民潮的窘境,相信不少港人都深有體會。因為香港過往也曾接收大批越南船民,最后一個難民營是於香港回歸后3年的2000年7月才關閉,所以很多人記憶猶新。

  上世紀七十年代越戰,曾經引發大規模的難民潮,當時英國以香港作為「第一收容港」,前后收下多達20萬名越南船民,給本港經濟和治安帶來沉重負擔。據悉,當時收容一名船民,港府每年需要花費大約公帑1萬多港元。船民問題困擾了香港25年,消耗了香港多少資源,可想而知,至今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仍欠下香港逾十億的債項未還。那些船民后來有的轉往西方國家定居,有的被遣返,最終難民問題得以解決,還是因為越南局勢終於穩定下來。

  平息戰火方治本

  歐洲今次出現的難民潮,追本溯源,其實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手造成的。5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中東國家的內政,推翻原有政權,導致后來的西亞和北非戰火不斷。昨天的因導致今天的果,所以出現如今的局面,應向美國究責,向當年剛上任還未有政績便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究責。

  歐洲與戰亂地區接近,而且屬於經濟發達地區,難民問題避也避不了。現在歐盟呼吁各國從人道立場出發接收難民,然而想逃離戰亂的民眾,根本多得無法估量,單是敘利亞已有逾400萬人逃至他國避難。若有更多難民蜂擁而至,恐怕整個歐洲也將應接不暇。所以,要徹底解決難民問題,一味接收并非良策,應該設法平息戰火,使其不再「生產」難民,且要力阻美國在周圍「點火」,這才是長久之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