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雙降”不會導致流動性陷阱

2015-10-28
来源:新京報

  經曆“霜降”前的降息降准“雙降”後,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降低至1.5%,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8、9月CPI指數分別為2%、1.6%,連續兩個月實際CPI高於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到“負利率”時代。

  當利率降到很低水平,無論央行再怎樣降低利率,人們也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那么單靠貨幣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民支出總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調的影響,經濟學家把上述狀況稱為“流動性陷阱”。目前來看,銀行體系資金充足,商業銀行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流動性緊張,而是資金的有效配置。綜合考慮我國實際利率已經為負,加之經濟的疲軟,難道中國真的陷入流動性陷阱了嗎?

  細究一下,人們對貨幣的需求稱為“流動性偏好”, 而當利率極低、陷阱出現時,貨幣供給直接被經濟個體持有,既不流通以形成消費需求,也不投資以形成投資需求,市場出現“停滯”狀態。

  但是,結合我國目前實際經濟狀況,不難發現我國目前並不符合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困局。

  首先,我國現實經濟中貨幣持有形式十分少見,目前出現的銀行儲蓄資金充裕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一個首要原因是近期股市的低迷,資金轉為存款只是一種短期現象,長期看來銀行體系仍舊存在“儲戶搬家”的風險。尤其是在利率市場化基本放開的作用下,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長,居民儲戶可選擇的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可以轉而選擇理財產品、信托等其他金融形式。各個金融產品之間流動性轉換還是很大的,人們手中的貨幣並不會“被忘卻在某個角落”。

  其次,我國並沒有出現消費“停滯”的狀態,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國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作為凱恩斯理論基礎的“流動性陷阱”。看似可怕,實際上僅是現象描述,而非闡述理論,本身只進行了初步論證,十分模糊,而且自身存在漏洞。他的理論體系在當今經濟情形的挑戰下顯得日漸難以招架,貨幣政策並不是完全失效,而是存在一定“時滯”,考慮到金融加速器現象,這種“時滯”有可能在將來被放大顯現。

  所以,即便央行“雙降”使我國邁入負利率時代,也大可不必擔心中國是否會進入“流動性陷阱”,自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平穩的基本特征,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6.9%-7.4%的增長區間,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同時,新型城鎮化有可能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用工需求,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產業投資有望進一步加大。長期看來,潛在經濟增長點依然存在,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將能夠繼續釋放潛在動力。 (作者:張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