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冰箱空調需求疲軟致白電行業入寒冬

2015-11-02
来源:投资者报

  《投資者報》記者 李犇

  “海爾,中國制造”。作為世界級白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曾經的廣告語深入人心,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也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代表之一,推行全球化戰略。

  但受到行業競爭壓力增大、短期需求下滑的影響,海爾營收增速自2014年四季度開始出現下滑。與之相伴隨,公司凈利潤也出現一定萎縮,半年報僅同比增長2%。

  作為行業“老大哥”,公司中報營收出現一定幅度下滑的具體原因為何?隨著行業需求下滑、補貼政策的結束,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什么?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投資者報》記者于近日赴實地對公司進行了采訪。

  行業整體經營難度在加大

  “今夏空調賣的很冰冷”、“冰箱行業銷量下滑亟待整合”等見諸媒體的標題是對2015上半年白電行業的真實寫照,而作為行業老大,海爾也未能獨善其身。

  據Wind數據顯示,海爾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同比下降10.8%;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2.0%,而上一次海爾中報下滑還要追溯至2009年。為何公司在2015年中報會出現約10%的下滑呢?

  對此,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受去年同期出售海爾章丘電機和海爾特種電器兩個子公司的影響,扣除該影響營收同比下降約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約5%(考慮股本變動因素)。”

  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冰箱、空調等白色家電的銷售量同比均出現一定下滑,但部分品種受益于產品升級帶來的售價提高,零售額下滑幅度有限。其中,冰箱零售額同比下降2.1%,而空調銷售受到價格戰影響,零售額下滑幅度高達9.0%。”

  對此,《投資者報》記者通過統計申萬白色家電行業發現:申萬冰箱類5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均值下滑0.9%;而4家申萬空調類上市公司中,除美的實現盈利外,格力電器凈利潤持平,春蘭、依米康下滑幅度均較大。可見,白電類上市公司確實普遍存在業績壓力。

  從海爾銷售情況來看,空調、冰箱、洗衣機的銷售額同比變化分別為:-0.1%、1.1%、0.4%,整體好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公司應收賬款同比增25.2%(68億),存貨同比增10.3%(63億),這也是白電類上市企業目前普遍遇到的情況。

  華泰證券家電行業研報中提及,考慮到宏觀經濟疲弱對消費影響仍將持續,我們預計下半年家電行業銷量難有突出表現,仍將小幅下滑。這種小幅下滑的狀況在未來幾個月延續可能性較大,但不用擔心出現明顯下滑,消費品特性和剛性需求提供較強支撐,長期看仍有望走向穩健增長軌道。“短期看我們不樂觀,但長期我們不悲觀。”對于家電行業趨勢,公司董秘明國珍女士在采訪中也指出。

  那么,面對行業壓力,海爾在產品上計劃如何發展呢?

  海爾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在保持市場份額的同時,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高端產品占比。正因如此,在營收下滑的前提下,保持了業績的穩定,整體毛利率提升了2.8個百分點。”

  “以高端品牌卡薩帝為例,上半年相關門店數量超過2700家,卡薩帝冰箱市場份額提升1.5個百分點至4.8%;卡薩帝滾筒洗衣機份額提升3.5個百分點至4.8%,卡薩帝品牌家電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

  加速智能生態平臺建設

  隨著行業寒冬逐漸達成共識,家電企業紛紛開啟轉型之旅,在企業轉型戰略上,海爾是如何定位的呢?

  對此,公司表示:“海爾在幾年前就啟動了互聯網戰略,未來將加快U+智慧平臺建設,推進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當前,公司已與包括蘋果、微軟等78家企業簽訂了智能家電等方向的合作協議。今年8月,公司又分別與華為、兆馳股份簽訂了智能終端、互聯網電視等相關協議,加速U+智慧平臺建設。”

  《投資者報》記者發現,上半年海爾的開發支出同比增加285%,投入0.24億繼續加大對U+平臺的開發建設,項目開發進度為19%。可見,U+平臺的構想很大,投入也很大,但如何進一步優化、加強用戶體驗,還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

  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海爾還提出用戶即設計者的思路。公司稱:“眾創匯平臺是海爾開發的另一個互聯網平臺,用戶可通過專屬定制、眾籌等方式實現個性化需求,同時也為海爾提供了更多的設計思路。以天鉑空調為例,就是用戶提出設計思路,最終經過設計師的完善最終成品的。”但公司也提到,“眾創匯平臺尚在發展中,相比于傳統業務業績占比較低。”

  除了用戶即設計者的思路,海爾還通過“小微創客平臺”豐富產品種類。但也有投資者質疑,未來小微企業對上市公司的貢獻能有多大?

  對此,公司表示:“創客平臺是雙方互利共贏的項目,小微創客在利用公司平臺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新技術、新產品。以雷神筆記本為例,就是脫胎于海爾的創業孵化項目。”

  瑞銀證券分析師廖欣宇認為,海爾在維持核心業務競爭優勢的同時,將推進家電業務向智慧家電、智慧家庭的用戶交互平臺轉型。而未來轉型的效果如何,《投資者報》也將持續關注。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