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財新中國制造業 PMI 終值錄得 48.3,比上月回升 1.1,制造業頹勢減緩,表明前期刺激政策開始發揮效果。總需求低迷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帶來的通縮風險值得關注。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制造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中國通用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10 月份數值(經季節性調整)錄得 48.3,超過 9 月份(47.2),顯示制造業運行連續第八個月放緩,但本月放緩程度為 6 月份以來最輕微。
10 月份,中國制造業新接業務總量連續第四個月出現收縮,但本月只是小幅收縮,較 9 月份的近期最高紀錄放緩。新出口業務量在 6月份以來首次出現回升(雖然增速輕微),因此月內導致新業務整體出現收縮的主因應是內需疲弱。
不過,新訂單整體進一步收縮,導致廠商在 10 月份繼續削減生產安排。不過,本月產出收縮率亦較 9 月份放緩,整體算是溫和。
10 月份,制造業用工收縮,目前該收縮趨勢已持續兩年,但本月收縮率放緩至 3 個月來最輕微。調查顯示,部分廠商采取了縮減規模的措施,在員工自動離職后不再填補空缺,用工規模因此下降。用工收縮,廠商減產,導致積壓工作量連續第六個月上升,但整體增幅仍保持輕微。
與 7 月份以來各月一樣,制造商在 10 月份繼續壓縮采購,而且減幅與 9 月份幾乎持平,整體仍屬顯著。月內采購庫存亦因此進一步小幅下降。
另一方面,銷量下降,導致成品庫存連續第三個月上升,但積壓率已放緩至輕微水平。
10 月份,中國制造業平均成本負擔連續 15 個月趨降,降幅雖然較 9 月份放緩,但仍屬顯著。受訪廠商一致表示投入成本下降與原料廣泛降價有關,尤其是金屬。為刺激顧客需求,廠商普遍通過降低產品售價的方式把投入成本的降幅傳導至客戶,而且降價幅度整體仍屬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