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有利中韓經濟發展

2015-11-02
来源:國際在線
  原標題:專家認為 中國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有利于中韓乃至東亞經濟可持續增長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蘭旻):打造中韓創新產業合作,是李克強總理本次訪韓期間兩國領導人探討的重點內容之一。無論是將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韓國“創造型經濟”戰略對接,還是將“中國制造2025”與韓國“制造業革新3.0”戰略對接,都反映出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中韓兩國希望通過更為緊密的合作,為“創新”這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注入更多活力,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專家認為,中國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中韓產業合作水平,既有利于兩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也將開啟整個東亞經濟新局面。
 
  去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時,兩國曾發表聯合聲明,稱將通過“攜手創新”,擴大面向未來的戰略性經貿和產業合作。時隔一年,中韓創新產業合作再次成為兩國深化經貿關系的關鍵要素。10月31日起李克強總理到訪韓國,就重點推動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韓國“創造型經濟”、“中國制造2025”與韓國“制造業革新3.0”戰略對接合作與韓國領導人進行探討,尋求兩國經貿合作新增長點。今年6月,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簽署為中韓經濟合作開啟了新篇章,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自貿協定不僅推動了中韓經貿的往來,也給新的產業合作帶來了機遇,“中韓之間由于90%左右的商品都要降稅,還要消除很多非關稅壁壘,再加上投資便利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預見未來中韓之間各種經濟要素的流動都會增強,很多產業都會迎來新的貿易和投資的機會。”
 
  自今年3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正式寫入政府報告,“雙創”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未來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之一。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推動創業創新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相結合,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并表示“雙創”要與各國創新彼此對接,實現合作共贏。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專家沈銘輝稱,創新經濟是未來中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新亮點,對于中韓合作的高度和層次也有提升作用,“未來的增長點在哪里?也有可能是互聯網+,也有可能是創意經濟,創意經濟是廣義說法,是服務貿易其中一點,整個服務經濟遠不止這個,但它最具代表性,我們希望在與韓國經濟合作過程中,為中國未來的可持續增長找到新亮點,中韓之間合作高度和層次一下提高不少,而不僅僅局限于雙邊自由貿易和投資。”
 
  近年來,韓國也一直致力于以創新驅動激活經濟新增長,先后提出發展“創造型經濟”、推動“制造業革新3.0”等戰略。張建平表示,目前韓國基本上已切入到創新驅動的增長路徑上,在IT技術、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有很多創新的東西,隨著中韓產業鏈銜接的不斷增強,韓國很清楚新的增長離不開中國的大市場,因此中韓攜手在創新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我也多次跟中韓企業家建議,未來在創新領域聯手共同增加研發投入,在很多研發領域或項目開展更加深入合作,甚至于包括未來有可能在技術領域、高精尖通過聯合研發形成專利池,讓中韓所有企業共同受益。”
 
  過去一年間,中韓兩國創新合作不斷,收獲豐碩成果。去年12月,中韓兩國共同打造的“中韓企業合作創新中心”正式成立,為雙方企業合作提供支持;今年4月,由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交流促進會與韓國代表團共同發起的“中韓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合作聯盟”正式啟動,助力兩國大健康產業領域合作;今年10月,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管委與韓國土地住宅公社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中韓復合新城項目合作協議書》,這是繼青島中韓創新產業園區成立后,中韓兩國在城市建設領域的合作新舉措。沈銘輝認為,韓國許多產業在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方面與中國聯系非常緊密,盡管在產業創新方面有動的意愿,但能力尚不足,因此更多地需要中國的協助,“韓國經濟因為它的貿易大半都捆綁在中國,當中國經濟情況不好,韓國也難受免牽連,如果中國提出新的倡議,如果和韓國找到新的合作點或增長點,不僅有利于中國,對韓國也一樣,韓國經濟立馬借力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實現可持續增長,因為韓國貿易太依賴于中國。”
 
  當前,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面臨難題。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報告預計,2015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6.8%放緩至6.5%。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中韓構建新的產業合作模式,不僅能給兩國各自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于東亞經濟的整體推動也大有裨益,“第一個是溢出效應,中韓合作很大程度上帶來產業鏈重組,中韓雖然是兩個國家,但產業緊密程度很高,一個大的產業平臺,其中一部分中國占優,一部分韓國占優,一部分互有優劣,把這個看成一個大的拼接平臺,平臺發展起來了,其他國家都能獲得機會;還有示范效應,如果中韓自貿區產生了紅利,別的國家也看出中韓合作帶來多大空間,對各自經濟帶來多大好處,其他國家都愿意和這兩國發展。”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