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创板六年 三个方面待改进

2015-11-0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在調結構、促轉型的大背景下,深圳創業板通過構建市場化的篩選和發現機制,極大地改善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10月30日,時值創業板掛牌6周年,深交所發布關於創業板市場運行情況的總結報告,連串數據佐證創業板成績斐然,也體現出社會對於創業板發展的認可。當然,在輝煌背后,創業板在制度上仍有進步的空間,如發行上市數量和審核的效率仍有待提高、上市公司的發展缺乏靈活的併購融資制度等問題仍亟需解決。未來,創業板市場仍需加快改革的步伐,力爭為中國經濟新常態貢獻更大力量。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有效助力創新轉型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面臨著增速換擋、優化結構以及創新驅動的巨大壓力。作為創新型企業聚集地的創業板,在服務自主創新戰略,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水平攀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交所表示,創業板市場已成為支持自主創新企業的重要平臺。截止2015年9月,484家創業板公司中,458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格;417家擁有核心專利技術;204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62家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47家為國家創新試點企業。2009年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一直保持在5%以上。此外,創業板還促進了全社會支持創新創業局面的形成,推動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創業板的示範效應帶動了創業投資的熱潮,極大改善了未上市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環境。科技創新型企業由於其輕資產、高風險的特徵,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創業板的啟動為創業投資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渠道,吸引帶動了大量的政府和社會資金流向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緩解其發展初期的資金難題并建立規範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截至2015年9月,創業板共有302家公司上市前獲得創投的資金支持,初始投資總額達157.9億元。
 
  另外,創業板聚集了一大批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占比達73.1%,形成了顯著的聚集效應。從戰略新興產業公司的情況來看,披露2014年年報的446家創業板公司中,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有316家。這些公司2014年度實現凈利潤合計301.6億元,占整個板塊的比例為71.7%。披露2014年度報告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2014年度研發投入合計為15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6.25%,高於板塊平均水平;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成長性也明顯高於創業板的整體水平,創業板著力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得到進一步顯現。
 
  機制建設日益完善
 
  在市場機制建設方面,創業板運行6年來,各項基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更加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特徵需求和產業規律。為大力支持企業發展,深交所推動創業板在準入門檻、再融資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優化。其一,積極配合和推動創業板IPO制度改革,降低財務準入門檻,取消了盈利增長要求;其二,構建有創業板特色的再融資制度,率先實行小額快速再融資;其三,研究并推動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及科技創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未來,在全面實行註冊制的背景下,創業板將會設置差異化的上市條件,淡化以盈利為單一指標的估值理念,更加貼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通過增設一套營業收入規模的指標和一套市值指標,適應目前尚未盈利但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投資者認可其價值的企業上市。同時,創業板也正在積極研究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拆除VIE相關問題,力爭能以更高的包容度迎接紅籌企業回歸,也讓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企業高速成長的收益。
 
  部分創業板公司屬於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差別較大,投資者對此類企業所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從行業角度進一步規範、細化創業板信息披露要求,深交所在廣泛徵求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意見的基礎上,選擇廣播影視行業和生物醫藥行業為試點,於2013年1月發布了創業板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1號和第2號文件。2015年,創業板完成了影視、醫藥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的修訂,并對外發布了光伏、節能環保、互聯網游戲、視頻、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的指引,行業指引規範體系初步成型。
 
  另外,創業板一直將提高監管工作的透明度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深交所指出,創業板在陽光化改革方面,突出建立上市公司承諾事項數據庫并對外公開。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公司共填報并披露承諾事項7101項。通過系統自動監控與投資者投訴反饋線索,形成督促信息披露義務人及時履行承諾的有效監督機制。在此基礎上,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也實現直播披露,披露后交易所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形式審查并向公司發出問詢函,公司及時披露問詢函及回覆意見。此外,市場較為關注、質疑較多的公司,部分公開交易所的定期報告事后審核問詢函及公司回函,回應市場質疑。未來,創業板還將加強對違反承諾的失信行為的事后監管,凈化市場環境。
 
  三個方面有待改進
 
  回望6周年的發展,創業板市場盡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與社會期許和政策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深交所表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有待改進上市數量少和審核效率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上市遇到實質性障礙、缺乏靈活的併購融資制度支持。
 
  據了解,創業板啟動后,激起了廣大創新型企業、成長性企業的上市熱情,但是2009年至2015年的6年間,創業板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36家、117家、128家、74家、0家、51家、78家,有限的上市數量使得大量創業創新企業望而卻步。經統計,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數量分別為163家、114家、74家、92家、113家、35家,海外上市企業數量遠超過創業板市場,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京東等優秀企業。這正是由於上市數量少和審核效率低所致。
 
  另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上市仍面臨較大實質性障礙。2014年5月,創業板準入條件進行了適度調整,取消了持續增長的要求,適應了創新型企業業績波動的特點,但創業板現有財務準入門檻仍要求發行人已經盈利,導致更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生物制藥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內的創新企業無法進入創業板市場。
 
  值得慶幸的是,互聯網等創新型企業上市面臨的盈利門檻以及VIE架構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關注。2015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文件,要求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研究解決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的制度性障礙,完善資本市場規則。上述國家政策為互聯網虧損企業及VIE架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迎來了轉機,但何時能夠落地執行,市場各方正翹首以待。
 
  融資制度仍欠靈活
 
  上市公司的發展缺乏靈活的併購融資制度支持也成為制約創業板公司進一步發展的阻礙。隨著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近年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熱情持續高漲,經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披露重組方案96單,獲得證監會核準的重組方案57單,規模創出歷史新高。2014年11月,併購重組制度改革取消了現金類重大資產重組的審核,但上市公司大量使用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易方式仍需要證監會的行政審批。目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審核快慢不一,短則2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平均審核周期需要4個月左右。
 
  經了解,上市公司對於併購重組審核效率的不斷提升均表示贊賞,但是不少創業板公司表示,對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審核,無論交易金額大小和股份發行數量多少,均需要履行一樣的審核程序和等待大致相當的審核周期,既增加了監管層的審核壓力和負擔,也影響了小額重組交易的效率,不少創業板公司希望,監管層能夠針對重組交易規模制定差異化的審核程序,對小額、市場化的併購交易實施快速審核。
 
  深交所表示,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和改革任重道遠,作為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的重要平臺,創業板市場的改革不能停步。一方面,要打開創業板市場的大門,加快發行上市的審核節奏,讓更多的創業創新企業更加便捷、高效地進入市場。另一方面,要避免國務院各項政策遲遲不落實,盡早推出創業板尚未盈利企業上市政策,降低VIE架構企業回歸上市的難度,以更加開放和務實的心態,迎接互聯網中概股的回歸和創新型企業的上市。
 
  此外,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對於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回歸小額快速融資機制的政策本源,積極支持上市公司的小額快速融資,提升再融資審核的包容性和效率;同時根據併購重組的交易規模設置差異化的審核流程,加快小額併購交易的效率。
 
  創業板的最大機遇來自中國經濟轉型,它為創業板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同時,創業板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也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未來,創業板市場仍需加快改革的步伐,大力完善各項市場基礎制度,持續深化對創新、創業的示範、引導作用,成為服務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力量。
 
  6年成績單
 
  從28家到484家秭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以來,創業板市場快速發展,新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共有484家上市公司,總股本1669億股,為2009年的48.2倍。
 
  市值3.6萬億元
 
  秭按2015年9月25日當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36456億元人民幣,為2009年的22.6倍。
 
  如今,創業板已成長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公司IPO累計融資規模為2751.95億元,有效發揮了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正收益102.1%
 
  秭讓投資者獲得滿意的回報是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石。深交所報告指出,6年來,創業板的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5年9月25日,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額從2009年的3.56%上升至43.36%。機構持股比例的上升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創業板發展的認可和對前景的信心。自創業板指2010年6月1日設立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指幾經起伏,但仍在波折中實現了102.1%的正收益,遠高於A股其他幾大指數的收益。
 
  分紅410.5億元
 
  秭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共有450家公司復權后股價高於發行價,僅34家公司股價破發。其中,342家公司最新復權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100%,從長期來看投資者實現了較好回報。與此同時,創業板公司堅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從2009年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合計分紅410.5億元,占累計實現凈利潤合計額的32.4%,高於深市平均分紅比例,用實際行動積極回報投資者。
 
  收入增170.5%
 
  秭創業板公司收入增長率6年來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平均收入規模已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25億元,增幅達到170.5%。凈利潤經歷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后迅速回升,2014年平均凈利潤達9435萬元,相比2009年增幅達62.06%。
 
  研發高投入
 
  秭以新興企業為主的創業板公司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2009年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4.57%、4.63%、5.04%、5.41%、5.72%和5.33%,高於深市平均水平。毛利率維持32%
 

  秭對自主創新的投入使創業板公司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2%以上,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