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創業板六年 助產業升級創新

2015-11-0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掛牌6周年。深交所發布報告指出,6年時間里,創業板公司數量由28家擴大到484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占比達到了7成,主要集中於信息技術、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文化傳媒五大領域,形成了顯著的聚集效應,從多方位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同時,新興產業聚集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平臺,發揮併購重組的功能,帶動所在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目前中國經濟產業升級、轉型的大時代背景相吻合。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新興產業貢獻占七成
 
  當今世界新技術、新產業迅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搶占經濟和科技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選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對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深交所報告指出,相對於傳統行業,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能源消耗低、技術壁壘高、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等優勢,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中國早在「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要求,加快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七大新興產業。而作為支持新興產業的重要平臺,創業板自設立以來,始終堅持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積極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企業聚集,推動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實體經濟,使得一大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在創業板中成長壯大。
 
  覆蓋領域廣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創業板已有354家戰略新興產業公司上市,占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3.14%,廣泛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134家)、節能環保(54家)、新材料(44家)、生物醫藥(51家)、高端裝備制造(46家)、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25家)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板塊特色。創業板新興產業分布契合了中國產業升級的現狀,充分反映了現階段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將成為助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戰略新興產業公司不僅在創業板中占比高,營業收入貢獻比例也大。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創業板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分別貢獻了創業板71%營業收入、73%凈利潤和75%的營業收入、83%的凈利潤,已成為創業板的中流砥柱。藉助資本市場平臺,354家公司通過IPO融資累計超過1884億元,上市前到2014年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6 %,體現出新興產業良好的成長性。這些數據詮釋了創業板在落實培育新興產業方面取得的成績。在調結構、促轉型的大背景下,創業板通過構建市場化的篩選和發現機制,極大地改善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形成了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內生力量。
 
  五大新興行業成長突出
 
  創業板公司集中分布於電子信息技術、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涌現了一批A股市場此前沒有的商業模式和新業態,其中最熱門的產業莫過於與「互聯網+」相關聯的信息技術產業。深交所表示,創業板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如神州泰岳、銀江股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目前,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已多達134家,涵蓋信息網絡、互聯網和新興信息服務等領域。藉助上市獲得的平臺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形成了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最近3年,134家公司的收入和凈利潤的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4.70%和2.48%,高於創業板平均20.09%和1.41%的復合增長水平。其中,樂視網和上海鋼聯最近3年收入的復合增長率均超過100%,網宿科技最近三年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達106.76%,遠超其他創業板公司。在另一個熱點領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方面,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樣活躍,已在行業內打出一片新天地。如智雲股份,是國內領先的成套自動化裝備提供商,其所生產的自動偵測設備已經被國內95%以上的發動機廠商應用;樂凱新材是國內最大、世界第四大熱敏磁條制造商,其生產的熱敏磁票產品廣泛應用於京滬高鐵、京廣高鐵等國內多條高鐵線路;迪森股份是國內生物質能供熱的領先企業,已經擁有100多個成功運行的熱能服務項目,服務對象包括可口可樂、紅塔紙業等大型用戶。
 
  創業板文化類公司首選
 
  而在與人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產業,創業板利用上市公司資金、人才、技術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快速增長。據深交所數據統計,51家生物醫藥企業中,11家公司的研發費用超過5000萬元,紅日藥業、樂普醫療、萊美藥業這3家公司2014年的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涉及節能環保類的公司有54家,覆蓋上游材料和設備制造、中游工程承包以及下游項目運營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碧水源、三聚環保、永清環保、易世達、先河環保為代表。中國文化類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發展緩慢,其高投入、高風險、輕資產運營的特徵難以獲得傳統銀行渠道的資金支持,創業板的誕生極大地豐富了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自2009年華誼兄弟成功登陸創業板后,華錄百納、掌趣科技、唐德影視等文化類公司相繼在創業板上市。上市之后,創業板部分優秀文化類公司開始顯現,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藍色游標、華策影視等已發展為行業內公認的龍頭企業,創業板已成為國內文化類公司上市的首選板塊。
 
  影響大效益好企業不在少數
 
  深交所報告指出,創業板新興產業不僅在行業成長上取得了突出的成長,還全力突破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以科技創新增強競爭實力。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作為信息產業的排頭兵,近年來在行業關鍵技術方面不斷取得重大創新。例如,網宿科技推出了首款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加速解決方案,實現了無線傳輸優化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國民技術研發出國內第一顆批量商用的具備完全知識產權的4G射頻晶片;樂視網推出了基於樂視生態模式的超級電視,在滿足用戶觀看視頻的同時,提供多種智能化的應用體驗,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電視的認識。面對國內外醫藥巨頭的競爭壓力,創業板生物醫藥企業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靈活優勢,突破行業固有侷限,利用產業升級的機會成為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例如,東富龍抓住國家推出新醫改方案以及實施新版GMP等市場機遇,加大產品投放力度,目前公司的凍干機產銷量居國內首位;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喜貝康成功上市,填補了國內流腦和流感嗜血桿菌聯苗空白;香雪制藥依託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體系已經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發14項,擁有專利47項。
 
  推動新媒介深度融合
 
  在打造青山綠水的同時,創業板節能環保企業也在不斷提升自身價值。例如,碧水源專注膜技術的研發,藉助創業板平臺,該公司已完成了千餘項污水資源化工程、百餘項安全飲水和濕地工程;蒙草抗旱是中國草原生態修復的引領者,公司依託優質草種和科學種植,打造草原修復的全產業鏈,上市后公司業績持續上升,2014年實現凈利潤近2億元。在互聯網和高科技改變世界的時代變局中,互聯網技術拓寬了文化傳播渠道,豐富了文化表現形式,推動了通信、娛樂、媒體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創業板文化企業利用其擁有的人才、資源、渠道優勢,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與互聯網等新媒介的深度結合。例如,華誼兄弟圍繞電影、電視劇產業鏈進行延伸,開展了一系列行業整合,其中,通過整合賣座網成功布局O2O平臺,實現了移動互聯時代電影制作、發行、放映等業務的有機結合;藍色游標上市以后開展了多項併購整合,通過收購思恩客(SNK)、美廣互動、今久傳媒等公司,其業務範圍拓展到公共關系服務的各個領域,上市五年來,藍色游標已經成為公共關系行業最為著名的品牌。
 
  併購重組如火如荼
 
  深交所在報告中表示,隨著創業板市場容量的增加,基於存量資產結構優化調整的併購活動日趨活躍,以高成長為特徵、新興產業為代表的創業板併購重組首當其沖,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浪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創業板併購重組更加活躍,截至9月25日,已披露的併購重組方案有96單,超過2014年全年披露的89單;併購重組交易金額持續提高,今年以來交易金額(不包含募集配套資金)達972億元,比2014年全年交易額高出77%,平均每單交易額10億元,是2014年的1.5倍。在併購重組的交易類型上,創業板上市公司所籌劃的併購重組有70%以上屬於產業整合式的併購,均為主營業務相關的同行業或上下游併購整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從併購交易的行業來看,電子設備和儀器、信息科技諮詢、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環境與設施服務等4個行業發生的併購最多,占比分別為12%、11%、7%和5%,可見創業板併購主要發生在輕資產、高成長企業集聚的領域。
 
  達成1+1大於2
 
  有分析人士表示,創業板定位於科技型、成長型、創新型企業,與創業板上市公司自身特點一致,創業板併購重組標的也以輕資產、高成長性公司為主,力求通過產業併購獲得協同效應,達到1+1大於2的目的。此外,創業板上市公司創造出了多元化的交易方式,為提升併購效率、加強併購后激勵、保障併購效果等提供支持。例如,在融資方式上,華泰聯合證券在為藍色游標和立思辰的重組交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的同時,率先嘗試了過橋融資服務;在交易定價上,藍色游標收購博杰廣告的交易價格根據未來3年實現的利潤情況而定,實現單向業績對賭向雙向業績對賭過渡。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併購經驗的積累,標的資產的估值也更趨市場化。以2014年為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收購的標的資產平均溢價率為119%、684%和621%,可見創業板併購標的估值水平較高,體現出創業板在對輕資產、科技型標的公司的估值上更著眼於發展前景、人力資源、研發成果、專利技術等非有形資產,也體現出高度市場化價的定價特徵。
 
  助產業資源

  有效整合
 
  併購重組是企業謀求實力增長、企業擴張、獲取先進技術和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盤活市場經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重要途徑,深交所歸納了併購重組的四大方面意義。第一,優化企業財務指標。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完成后,經營業績提升明顯,在總資產、凈資產、收入、凈利潤增長率方面均顯著優於創業板平均值。其中,2014年度完成重組的52家創業板公司在業績增長上表現突出,總資產、凈資產、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達79%、73%、63%和56%。第二,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整合研發能力、共享科技成果,推動自身的產業升級。2015年半年報顯示,已完成併購重組的14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同比上升的公司達118家,平均投入金額較併購前增加79%。以新大新材為例,公司通過併購光伏刃料切割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易成新材,實現在光伏電站技術上的優勢互補,併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產業技術和工藝創新,研發投入由2012年的1506萬元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8236萬元。目前,公司已成為細分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第三,鼓勵企業集聚人才。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可以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支付對價,既減少現金流出,又有助於標的公司的原股東與上市公司成為利益共同體,併且透過與對手方簽訂業績協議,激勵效果明顯。為了融合標的公司核心人員,一般都與標的公司核心員工簽訂3-5年的履職協議,為上市公司壯大團隊實力提供了穩定的基礎。如泰格醫藥,於2014年購買了美國的藥物臨床及臨床前研究公司方達醫藥。在本次併購中,上泰格醫藥吸收了方達醫藥在全球300餘名高學歷、在跨國公司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戶員,實現了國際人才的整合。第四,促進企業技術整合。在創業板上市公司參與的併購重組中,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收購占比逐年增加,通過合併獲得專利數也呈逐年上升,上市公司透過併購高新技術企業,整合相關資源,為技術研發提供新的靈感,激發創新。截至2015年9月25日披露重組方案中,為省級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占併購總數的96%;併購標的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占比80%;擁有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的標的公司占比達67%。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