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聯合體拿地風險爆發 高價地引發退地風潮

2015-11-05
来源:界面

  “目前在北京拿地,根本不能計算成本和盈利前景,以如今的高地價水平,怎么算都會虧損。拿地的聯合體只能賭一把——賭北京的房價未來仍會繼續上漲,只有這樣才有拼一下的機會。”一位央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然而,拼得太猛,難免“后怕”或陷入“尷尬”。

  10月底以聯合體的形式進京的碧桂園,拿地不到一周,便傳出了“退出”傳聞。11月3日有媒體稱,中國建筑內部人士透露,碧桂園已退出豐臺花鄉四合莊地塊,中國建筑將接手,與中國金茂進行聯合開發。中國金茂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豐臺花鄉四合莊地塊為B4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國有建設用地,這類地塊是中國金茂所擅長的,未來將由金茂進行操盤。如果碧桂園最終選擇“退出”,金茂將有可能自己接盤,也有可能尋找新的合作方加入,目前一切仍在協商中。

  同樣在10月底以龍湖平安興昌聯合體的形式拿下北京地塊的龍湖,也被瘋傳要“退出”。有媒體引援內部人士消息稱,龍湖和平安打算退出,小伙伴興昌很“尷尬”,正在為尋找新的合作對象惆悵。

  11月2日,北京土拍史上總價第三高的土地以83.4億元身價出爐,又一個聯合體因此鬧出了糾紛:在拿地結果誕生后的一小時,華潤招商華僑城聯合體傳出“解體”的傳聞——華僑城執意拿地,而招商覺得地價太貴、超出其授權價。華潤和招商有可能為此退出。

  對此,記者分別向上述企業求證了退出傳聞。華僑城拒絕了記者的采訪。龍湖地產則回應稱:“退地一事子虛烏有,為不實傳聞。”碧桂園的回應并沒有特別肯定,碧桂園稱,公司內部仍在對豐臺花鄉四合莊地塊進行相關測算。

  一般而言,聯合拿地常常在兩種情況下出現。第一種情況是,當一家房企準備進軍某個新區域時,它往往會選擇一家對當地市場熟悉的、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進行合作,從而快速地實現本土化的目標。毛大慶曾經執掌的北京萬科得以迅速做大規模,采用的就是大量與本地國企央企聯合開發的模式。

  第二種聯合拿地的情況則主要出現在稀缺地塊中。兩家強勢房企都看中同一塊地,不如化競爭為合作。同時,兩家甚至多家房企的合力,能讓他們共同做好原本以一家房企實力操作不來的地塊,也共同分擔風險。

  近期高價地頻出的北京市場,大多屬于第二種情況。一位央企董秘對記者透露,在北京,某些地塊競拍前,各家有意競拍的房企提前商談好,組成聯合體合作拿地,這大大減少了多家房企競相提價的行為,降低了最終的拿地成本。去年在北京,有時甚至會出現多達四五家的龐大聯合體,最終以較低溢價率甚至起拍價拿到土地的情況。

  但在轉戰一二線成為房企共識的“白銀時代”,即便合縱連橫,舉牌上百輪的激烈廝殺場面,也在頻頻上演。拿地的企業怎么算都是虧,只能賭一把——賭北京的房價未來仍會繼續上漲,只有這樣才有拼一下的機會。

  然而,聯合體中的各個企業背景實力、開發風格、資金成本都不一樣,拿地的“賭性”也不同,并不是每一家房企在聯合前,都考慮好了聯合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這里面考驗的,除了上述央企負責人說的“膽量”外,還有資金實力、企業對操盤團隊的考核激勵機制等等諸多問題。

  比如,另一位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開發商想要在北京拿地,至少要準備200億的專項資金,然后才能和北京國土局商談想要競拍的中意地塊。如果運氣好,最終拍得土地,之前準備的專項資金就直接轉賬到國土局的賬上了。

  先把200億資金放在賬上,否則你連進門說話的資格都沒有。這種作風,可能一些開發商就接受不了,或者沒有權限做這個事。然而,前面過關斬將拿到了地之后,聯合體后面的問題也層出不窮。

  一位民企董事長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在聯合體拿地中,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主要有三項:對聯合體的開發商而言,最重要的是操盤權——操盤權意味著項目的主導控制權、股權收益之外的操盤管理費、甚至是項目未來可能出現的超額收益分成;其次,聯合體中開發商也非常看中項目的并表權益——這意味該項目最終將給自家財務報表添彩;項目的股權投資收益則被開發商放在第三的位置。

  過去,大部分聯合體僅由兩家公司構成。兩家公司權益分配通常比較簡單:一家操盤項目,另一家則獲得并表權。“誰更強勢,在地塊所在區域的開發銷售能力更強,誰就能拿到操盤權。”

  但也發生過強強聯合的雙方都意在操盤、互不相讓的情況。在南京,保利和朗詩在攜手拿下朗詩保利麓院時,就曾經遇到雙方都執意操盤的情況。最后的結果是:將“蛋糕”一切為二,朗詩負責南面地塊的打造,北面地塊則由保利操刀,雙方各自操盤銷售,最后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統一負責物業。

  兩家聯合體拿地后的協商和操作都仍存嫌隙。而如今動輒三家甚至四家的聯合方式,其拿地后的實際操作則更為艱難。如何分配操盤權和并表權?對土地價格、未來的項目操作和收益如何達成共識?“這是一個難度并不亞于拿地的博弈過程。”上述央企負責人說。

  今年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在怎么也算不過來賬的高地價帶來的高風險中,聯合體中隱藏的矛盾正在集中爆發。

  回顧上個月誘發“退地”風波的兩宗地塊,參加競拍的聯合體各方有著截然不同的企業風格和土地認知。央企和民企作風截然不同,類似“平安”這樣的金主,參與拿地的財務回報訴求也會比房企更簡單粗暴。

  更主要的是,在房企頻頻發債的2015年,不同房企的資金成本正在拉開距離。諸如今年9月,花樣年集團發行的五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為6.95%。但僅隔3天,萬科發行的五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卻低至3.5%。

  界面新聞記者知悉,在碧桂園金茂聯合體的競拍現場,最終是由金茂的人舉牌,成交價在碧桂園的心理預期之外——這也是碧桂園在競拍結束后再度重新算賬,并萌生退意的原因。

  實際上,沒有永恒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有人退出,自有人愿意接盤。不聯合拿不動地,聯合了又將面臨磨合、協商和博弈,現在是真正考驗開發商智慧的時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地王”們尚未解套,2015年的這波“地王”又將在什么時候才能算過賬來?曾經聯合體是抵御高地價高風險的最佳載體。但當地價越來越高、房企資金成本分化愈發明顯,未來還會有多少聯合體面臨解體?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