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非常關注中國能否打破“胡煥庸線”。
近兩年來,“胡煥庸線”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關注而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其中一個問題是中國如何打破“胡煥庸線”。
11月7至8日,為了紀念“胡煥庸線”發現80周年,華東師范大學[微博]、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人口學會聯合舉辦了“中國人口地理格局與城市化未來——紀念胡煥庸線發現80周年學術研討會”。會上,不少學者指出,打破“胡煥庸線”并非指絕對平均的人口分布,而在于均衡區域經濟發展。
“胡煥庸線”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分界線,由中國人文地理學奠基人胡煥庸提出,其背景是當時對國內人口是否過剩的大討論。1935年,他在《地理學報》上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一文,通過搜集當時中國各縣的人口統計數據,并標注于地圖上。該文稱:“今自黑龍江愛輝(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線,至云南騰沖為止,分全國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則此東南部的面積計40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36%;西北部之面積,計70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4%。惟人口之分布,則東南計四億四千萬,約占總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僅一千八百萬,約占總人口的4%。其多、卦之懸殊,有如此者。”
這條從黑龍江省愛輝縣到云南省騰沖縣之間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被后人稱之為“胡煥庸線”,簡稱“胡線”,它揭示了中國東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特點,這一發現對地理學界意義重大。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員陳明星指出,“胡煥庸線”第一次明確了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特征,也指明了背后存在的自然條件以及經濟活動的空間差異,充分提現了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差異以及空間布局研究的特色。
“胡線”的神奇之處在于,其傾角與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地貌線相似,也和400㎜等降水量線相似,甚至與公路交通運輸網突變線分布類似,還和QQ同時在線人數分布圖中的突變線有高度的重合……陳明星認為,“胡線”不僅僅是一條人口地理界線,也是一條綜合的生態環境界線。
如今80年過去了,有研究表明,“胡線”整體向西北方向偏移,且東南和西北人口密度均在增加,但其揭示的人口分布格局卻沒有多大變化。
中科院地理所教授封志在此次會議上指出,2010年中國東南與西北半壁人口比例仍大體保持在解放初期的94%比6%水平。“這說明中國西疏東密的人口分布大勢一定受到了某種自然規律制約或資源環境限制;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只是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基本地理格局。”
在會議上,復旦[微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教授王貴新則指出,“胡線”在過去的80年高度穩定,以現在人們的科學技術水準、改造自然的力量以及可預見的未來發展看,“胡線”未來依舊將十分穩定,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2014年11月,李克強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曾提問:“我國94%的人口居住在東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我們是多民族、廣疆域的國家,我們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
陳明星透露,早在2013年8月,李克強在中南海第一會議室召開中科院和工程院城鎮化研究成果匯報會上,就曾向在座的專家學者們提出“胡線”破與不破之問。他說:“城鎮化關系到中國現代化的成敗,胡煥庸線是個經濟地理問題,應不應該打破?能不能打破?請你們幫著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人口研究所教授丁金宏認為,“胡線”轉熱的深層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現代化過程中面臨著是否需要、如何實現地域均衡的嚴峻拷問,同時也是胡煥庸線自身隱含的因果復雜性引致的”。
“經濟發展才是打破的關鍵,”中科院地理所研究院王錚反復強調,“人口均衡分布是指人口、資源、社會、環境的平衡。過份追求人口均勻分布,只會加劇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不平衡。”
“李總理提問,我認為核心出發點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童玉芬指出,2008年之后中國對外加工制造行業、沿海加工行業受到很大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繼續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
童玉芬認為,在此背景下,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擴大內需,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可能的增長點;而且,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成為必然,第三產業或可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另外,“一帶一路”等開拓發展海外市場,也讓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有巨大的潛力和可能。
“因此,改變過去以海外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向沿海地區的集聚,轉而向內地和西部轉移企業和勞動力以及人口,有了一定的可能。”童玉芬說。
陳明星也注意到,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而“一帶一路”也在打造“向西”開放的新格局。
他建議適度加快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扶持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引導人口向資源環境承載力好的城市群地區集聚,在城市群內則要促進人口主要向中心城市意外的中小城市分散,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和路徑。
與會專家在打破“胡線”一說尚有分歧,但總體看,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同政府必須順應經濟本身的發展規律,縮小東西差距、實現西部就地城鎮化需要順勢而為;改變中國人口東密西疏的分布大勢不太可能,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口分布進行適當調整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