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人民幣SDR不只有象征意義

2015-11-10
来源:新京報

  近日IMF表示,最終評估計劃已由早先確定的11月4日推遲到11月30日,即時待評估完成後,IMF將正式公布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當前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確實已到了只欠東風的時刻。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已板上釘釘。一則申請納入SDR需要的兩項標准相對較為寬泛,但該貨幣可“自由使用”標准,則相比“自由浮動”和“完全可兌換”缺乏有效量化標准而存在爭議;二則美國和日本的表態雖積極但充滿不確定性,如美國的“如果人民幣滿足IMF的現有標准”,日本的“有條件支持……”等,都給人一種外交辭令的感知。因此,不到最後一刻揭曉,人民幣納入SDR都將應看作是不確定性之旅。

  不過,沒必要將這種不確定錨定為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身上。自2009年3月23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上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提出構築以SDR為支撐的超主權貨幣的觀點後,美國政府隨即就針對這一建議表達了相對開放的立場。而且當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已今非昔比,美國自私地基於大國博弈思維,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本身不符合自身利益。

  當前中國正在積極加快金融改革,以適應IMF的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標准,如8月11日再啟彙率改革,最近實施完全放開存款上限管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外國央行等參與國內債市投資等。一系列舉措不僅旨在使人民幣符合IMF的“可自由使用”標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傳出中國篤定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承諾。

  當然,目前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主要具有宣示和象征意義。這一方面是由SDR的特征決定的,目前SDR主要在各國貨幣當局間進行交易,且IMF為缺乏強制約束力的國際組織,其旗下SDR不具有法定強制性,存在公地悲劇隱患,另一方面SDR定價目前實際還是基於美元,同時SDR不論是在實際交易,還是在作為國際投資配置基准問題上,都幾近無用武之地,此外人民幣即便納入SDR,但初始分配的權重不會太高,不大可能直接超越英鎊和日元,上升為世界第三大貨幣。

  因此,國內市場認為人民幣納入SDR後,將有上萬億美元資產配置人民幣資產,實際是不知就裏的猜測。即便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占比達15%,按照SDR在全球外儲中只有約2800億美元,各國央行也大約僅有400億美元投資於人民幣資產,而目前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已超過1000億美元,這使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更具象征意義,要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份額,最終取決於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由此可見,當前人民幣若能納入SDR貨幣籃子,將為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注入合作博弈的正面因素,同時也使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航向更加篤定,這不啻對中國與世界都將產生雙贏的效果。(作者:劉曉忠)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