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便利店如何打造綜合服務平臺

2015-11-10
来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業內對便利店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便利店就是因為要提供便利性需求而產生的,所以互聯網對便利店的沖擊是最小的,便利店這一兩年不僅沒有萎縮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在過去的兩三年,便利店由于獨特的優勢而成為O2O全渠道建設的排頭兵。在這個過程中,便利店的變革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和困難?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正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便利店觸網做電商
 
  全時便利店很早就開始接觸互聯網,和京東等做過合作,但并不很成功。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零售業全渠道創新峰會上全時便利店總裁張云根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傳統企業更多的是產業上的需求,互聯網企業還有很多資本的訴求,兩個訴求存在著一定差異。
 
  “我們后來自己做了一個電商平臺,更多的是基于傳統零售的互聯網轉型方案,完成互聯網的疊加。”張云根進一步表示,做完以后發現自己做平臺還不行,因為互聯網碎片化的流量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作為零售的實體企業,中石化易捷總經理劉志華感嘆,只靠實體門店已經不能解決顧客的核心痛點了。
 
  中石化易捷提供加油和加油站里的便利店服務,“盡量完善服務鏈條。”劉志華說,把加油站的功能打造得再好,缺了線上也是不夠的,服務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所以我們開始探索所謂O2O,開始做會員服務提升和商品線上銷售。
 
  便利店O2O一直強調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因為門店和消費者很貼近。然而對于易捷來說,受加油站位置因素影響,和同行差異很大,場地不允許顧客停留時間太長,尤其是中心城市加油站,顧客基本上除了買水一般不會下來尋求更多的服務。對此,劉志華表示,我們在此基礎上通過O2O或者是線上的手段走出去,讓顧客可以提前線上購買商品,甚至提前把加油費支付。
 
  移動互聯的興起,特別是資本推動了很多新的O2O模式誕生,給了便利店更好的機會。聯華快客圍繞整個信息系統的框架做了很多嘗試,與大眾點評和美團、糯米團購做了團購券的嘗試,之后與支付寶、微信、銀聯和QQ支付合作,上線了菜鳥驛站等業務。“我們的信息系統完成了全國1000家直營店的信息升級,未來需要移動支付的建設已形成框架,很多業務去年年初已經開展了。”聯華快客總經理潘育新介紹,用網站積分和銀行卡積分互相拉會員,滿足消費者各種各樣的需求,使其在到店體驗的過程中購買商品。
 
  本來便利從2012年7月開始做B2C,3年多來,生鮮配送覆蓋了22座城市,常溫配送覆蓋了160多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建了6萬平方米的倉庫,供應鏈有100多家穩定的合作伙伴。
 
  “我們做內容和粉絲營銷,商品結構也做了拓展,以前是圍繞家庭餐桌做,B和C的平臺定位是家庭餐桌的食材,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需求和商品。做農產品領域的品牌做了一些代表性工作,比如儲藏。”本來便利總裁戴山輝說,不管做哪種形式肯定都有自身優勢。
 
  精細化服務將成便利店趨勢
 
  “O2O本身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概括的詞。”京東到家副總裁曹伯說,三公里半徑提供兩小時送達的服務,不僅僅是商品還有所有入戶的服務,家政和美容都可以提供,未來可實現兩公里一小時的送達。基于移動端,周邊兩公里內絕大多數實體門店的商品都可以送到用戶手中。
 
  大多數小的物流和配送公司流量達不到承載量所以成本就無法下來,眾包是解決成本的方法之一。“眾包帶來了增值業務的變化。眾包不僅僅是物流和配送,還包含著服務和服務本身。京東用眾包的模式解決了最后一公里點對點的效率問題,成本在不斷下降,京東到家至少看上去是比較合理的商業模式。”曹伯說。
 
  便利店由于面積比較小,對貨架要求就比較高。按照螞蟻金服的邏輯,便利店只要接入第三外送方平臺就可以在支付寶的口碑入口里開店,所有的便利店在支付寶口碑入口中呈現,支付寶的用戶可以搜索到附近的便利店,看到便利店里商家的商品,點選有第三方的平臺把商品遞送到顧客手中。
 
  “今天的便利店是滿足客戶及時性的需求,顧客去便利店每次買的東西是相似的,而即便是貨架上沒有也可以通過其他關聯商品把交易完成,就可以滿足顧客到店之后的需求了。”螞蟻金服快消零售總經理逍然表示,希望建立更多的分析和決策的支持,讓便利店能用這樣的方式吸引更多顧客到店消費。
 
  便利店的零售渠道對于快消品來說,出貨量銷售量都不大。相比大賣場和標準超市,從快消品的視角來看,對便利店的渠道相對來說投入資源不會特別多。快消品如果知道每一瓶洗發水、沐浴液賣給哪個用戶就很有意思了,而這樣的信息正可以通過支付寶獲知。如果這樣的構想得到實現,快消品對便利店的重視程度會大大提高。
 
  “這樣會吸引顧客買更加優惠的商品,提高便利店的坪效,未來隨著整個支付比例的提升、滲透率的提升,對便利店也會有更大的需求。”逍然說。
 
  業內對便利店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便利店就是因為要提供便利性需求而產生的,所以互聯網對便利店的沖擊是最小的,便利店這一兩年不僅沒有萎縮而且還在增加。“便利店是做感人經濟,互聯網幫我們把體驗做好。”張云根說,互聯網環境下便利店的核心價值絕對不僅僅是在于最后一公里,互聯網下便利店未來是社交場景中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見習記者  賈聰聰)
[责任编辑:刘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