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專訪張泉靈:出得起多大的名 就挨得起多大的罵

2015-11-19
来源:新浪科技

 

前央視主持人、現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張泉靈
前央視主持人、現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張泉靈  

  這是張泉靈女士開啟投資人生活的第72天,此前18年裏,她為人熟知、賴以成名的身份是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記者。

  不過,大眾還沒來得及適應她的新角色,在2015深創賽嘉賓介紹中,她的出場介紹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現紫牛資金創始合夥人張泉靈。

  張泉靈自己卻適應得很自然,從每一次發言來看,除了話筒到手中就能掌控全場的能力還能提醒大家她之前的職業,“商業模式”、“變現途徑”、“交互方式”及“UGC”等互聯網和創投詞彙用語,都在提醒大家她的轉變。

  張泉靈自己說跨界進入創投圈,對她影響最大的人是傅盛。其實從深創賽現場來看,確實如此。在選手抽到“如何防止競爭對手挖人”等題目時,張泉靈會在選手答完後邀請傅盛提供經驗——在獵豹移動的創業中,競爭對手的獵頭就等在樓下,並開出幾倍的薪水。

  當評委對創業者的訪談發生“沖突”,創業者覺得評委應該多鼓勵而是苛責數據和模式的時候,張泉靈斡旋道:“傅盛有說過,罵一次,進步一個月。”

  作為傅盛邀請加盟的紫牛資金創始合夥人,張泉靈得到的評價是“聰明”、“執行力強”和“心態特別好”,在72天的時間內,張泉靈從傅盛那裏得到了95分的肯定。

  另一方面,張泉靈的自我評價是:還沒拿出一份成績單。對於新角色,她感受更強烈的是快節奏和高速度,“目前主要工作是飛人。空中飛,飛速學習,飛速適應轉型。”

  在張泉靈“飛”的間隙中,她接受了新浪科技的采訪,而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她如何面對那些對她跨界進入創投圈滿懷質疑的輿論。張泉靈告訴新浪科技:你出的起多大的名,就要挨得起多大的罵,會加快速度學習。

  以下為新浪科技對張泉靈的獨家專訪:

  新浪科技:之前剛宣布辭職那會兒,在您的長微博提到在關注互聯網的邏輯和想法,現在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有沒有什么更深入的想法和體會?

  張泉靈:感覺上更加不一樣。畢竟你只有全部精力投入的時候,你的感受才會明顯不同。比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我最熟悉內容領域,以前會看哪些是新媒體,關注他們對你的挑戰是在什么地方。而現在進入創投圈,再去看內容,首先對於什么是媒體?你就會有很多非常新的感受:大量在用的新產品,你需要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理解他們和用戶之間的交互模式,理解他們的傳播模式。你就會發現,原先對新媒體的理解就太狹隘了。

  現在各種各樣的媒體都會誕生。比如智能硬件,一個智能秤,他的社區裏也會有大量的自發的關於健身的內容,也是媒體的一種形式,這是你以前看不到的。

  再比如說,以前從外面去理解媒體的變化,但不用想明白他的商業模式,有一些媒體我知道他的內容很不錯,也有很多粉絲,但他的商業變現怎么做呢?你原來是不需要操心關心的。原來需要理解的只是:這是一個新的發布渠道,新的內容提供者,一種新的內容形式。我很喜歡,或者我不喜歡。

  但現在你作為投資人,進入這個圈,你就需要替他去想清楚,他的商業模式怎么做,他的變現方式有可能是怎樣的模式,他是單獨成立的還是有普適性,他的環境是否支撐他繼續高速成長。我覺得這種思考方式和視角,是你不進入這個行業就永遠不會具有的。

  新浪科技:這兩個月也接觸了不少創業項目和團隊吧?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創業形勢和氛圍?

  張泉靈:對,最近見了很多創業團隊。自從我們發布紫牛創業營要尋找創業者、紫牛基金要給予投資之後,一個月內收到6600份BP,雖然第一次的集中選擇項目已經截止,但因為紫牛創業營和紫牛基金的招收處於開放狀態,所以我們現在每天還能收到100多份BP,每天也會堅持去見幾個創業團隊,瞬間真的見到特別多。

  總的來說,目前有說法是資本寒冬,但和08、09年是不能相比的,我覺得好的項目還是會融到資,但投資人出手會更加謹慎,給出的額度也會比上半年要保守,創業項目無法輕松就能得到高額投資,但總體來說,依舊是最好的時代。

  我們怎么來看創業投資是最好的時代呢?首先大環境上,從制度、資本、基礎科學進展、氛圍、人才分布和市場對創業的接受上,我覺得現在都是成熟的時期。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5年前,如果一個在國家單位裏上班,收入又還不錯的人,如果說辭職創業,家人的接受程度會弱很多,會有很多顧慮,形成很多阻力。而現在把創業當做生命狀態和生活狀態的人會多很多,接受度會好很多,整個的阻力就會減輕。

  新浪科技:紫牛已經投了一些內容方面的創業項目,是以您為主導的嗎?

  張泉靈:紫牛目前投出了一些內容項目,這些項目當然我會看的比較多一些。但我們的LP裏,還有兩位內容方面的高手。其中有給自媒體人趟出一條路的羅輯思維羅振宇,以及時尚集團總裁蘇芒。所以我們會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考察很多內容的團隊和項目。

  新浪科技:對內容娛樂方面的創業團隊有沒有什么建議?

  張泉靈:如果有什么建議的話,我非常同意內容本身的質量是很重要的,而且現在互聯網整體上對於好的內容是有非常大的渴求。但要謹慎看待“內容為王”這四個字。內容是很重要,但別忘了內容背後就是傳播。

  所以究竟用什么樣的平台、方式和渠道去做這個傳播?我想是需要內容的構建者認真考慮的。當然,更具有挑戰的是內容變現方式是什么?如果長在一個平台上,你的變現是借到了現有平台的流量優勢,那你的變現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平台自身的影響。如果你是長在一個生態上的內容提供者的話,那就要對這個生態有足夠的了解。

  比如微信,你就要對微信的深度開發有足夠多的了解嗎?到底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號三者之間有什么區別?他們的累加會達成什么樣的效應?我該如何增加我的推廣?而微信本身又有哪些禁忌,可能不允許我有這樣那樣的推廣。我想這些都是未來的內容制作者去了解的。除了微信還有很多平台和生態,但每一個生態的了解,我想這是作為內容項目的創業者需要考慮的。

  另外是內容的後面是什么?你的商業路徑和變現模式有沒有想得很清楚?因為原來的提供者都說關心受眾,但是他們和受眾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你沒有他們的ID。無論是做電視的,還是寫文章的,都不了解的受眾究竟是哪一類人、哪一個人。

  但在互聯網時代,這是被改變的。所以你是否有充分地去了解互動形式、交互方式?去真正了解受眾真正是誰?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並考慮如何去滿足,這都是內容的提供者需要去認真考慮的。

  新浪科技:在您宣布加盟紫牛並開始創投圈的新身份後,網絡上也會有一些關於“創投圈門檻”的質疑,您怎么來看這樣的質疑?

  張泉靈:對,我做過主持人。做過主持人之後,這些年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你出的起多大的名,就要挨得起多大的罵。作為我這樣,在年齡不輕的時候跨界去做投資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和挑戰,受到質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對我來說,我能做的就是加快自身學習的速度,做一個飛人,物理上移動,見大量創業者。向前輩學習,學紮紮實實的內容。在做出成績之前,受到這樣的質疑,我本人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在創投界也有不少明星來成為投資人。我的話現在還沒拿出一份成績單。但比如說戴軍、黃曉明,都有不少不錯的投資項目。

  這跟整個生態變化有關系。就投資的標的而言,大量投資在奔著跨界投資的方向,投資的標的不光是純互聯網的。現在更多是和傳統領域相關的,跟文化交叉的領域相關。一旦投資開始進入這樣的領域,出現一些本身是明星來做投資的,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一部分的現實情況是,站在創業者的角度,明星投資人都是很受歡迎的。這是我聊以自慰的事情,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加快速度學習。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