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後台偷跑流量
日前,有電信用戶反映其手機在充電未使用的3小時內產生23GB流量消耗,很多消費者質疑“流量當月不清零”後運營商“偷”跑流量。中國電信近日公布了最新的調查結果,據專業人員查詢記錄與現場測試,異常流量是由手機裝有的一款高清兒童視聽應用程序反複訪問並重複下載文件而產生的。
無獨有偶,日前有知乎用戶發帖稱某電台App使用“普羅米修斯”代碼,可以將App變成透明應用後自啟動並自動關閉程序,偷用流量偽造用戶活躍度,一時間引起輿論軒然大波。可見,與用戶形影不離的App們不僅會“偷”流量,甚至會泄露用戶個人隱私,並導致手機發生卡頓、過熱、電量異常損耗等問題。
App市場的亂象紛呈,讓“躺槍”的手機廠商們紛紛發起反擊,通過在手機系統中內置管理軟件,控制應用自啟動,解決卡頓、流量電量消耗異常等問題,讓用戶能夠真正主宰自己的手機。像最近進行Fota升級的三星,就在系統優化的同時,還升級了應用管理軟件。其智能管理器具有清理內存,關閉App自啟動,流量、電量使用記錄等功能。
三星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流量監控功能上看,智能管理器提供的記錄比通過運營商查詢的流量明細更直觀,不僅有總體流量消耗記錄,還可以單獨查看每款App用了多少流量,如果出現流量異常消耗,用戶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哪款App是“罪魁禍首”。耗電記錄也是一樣的簡單明了,方便用戶了解手機裏的App平時是不是總在“偷偷”運行,消耗電量。當一款App處於BUG狀態,比如頻繁重啟時,智能管理器還會發出提示,建議用戶升級App或刪除。
一直以來,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受到眾多開發者的歡迎,據數據追蹤公司AppFigures 的統計,Google Play上的應用數量已超過143萬款。但與暴增的App數量相比,國內App規范、監管系統卻顯得有所缺失。有關專家認為,開源突出了App監管的重要性。對於用戶來說,不僅需要負責任的手機廠商,更需要App開發商、運營商來共同監管App安全,確保使用者的利益不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