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環境,收支狀況等不同,理財觀念和行為自然也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很多存在“浮夸”理財行為的人,為敗家埋下了隱患。對此,筆者總結了生活中常見的五個敗家“浮夸”行為,看看你有嗎?如果有,趕緊糾正過來。
“浮夸”行為一:錢乃身外之物
“錢乃身外之物”往往說這話的人,要么他非常有錢,物質需求都已滿足,只是精神上尋求快感;要么就是他沒有錢,覺得自己很難賺到錢,這樣說是在“安慰”自己,怕傷自尊,實際上是逃避現實,行為上的弱者,永遠這樣下去,只能是一輩子的窮人。這類人要想改變,“錢乃身外之物”、“等有錢了再投資理財”等等的話就先不要說吧,賺錢的行動上也積極起來,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
“浮夸”行為二:死要面子活受罪
俗話說,“樹要皮,人要臉”。中國人非常愛面子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愛面子得有個度,過分在乎自己的面子,就可能上升為自卑的心理問題。通常越自卑的人,越在乎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往往為了維護“面子”,做出一些“浮夸”的事情,造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尷尬局面,就比如香港的八佰伴連鎖店,為了企業有“面子”,盲目擴張,最終陷入了資金困境。再說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面子,要買比別人更大的房子;別人買車,我家也買車,而且也要比人家的更豪華,超乎自己能力,最終生活質量必定會受影響。
“浮夸”行為三: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浮夸行為,否則最終肯定是一事無成。特別是理財投資方面,是一場持久戰,首先養成好的理財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放長線釣大魚”的耐力。比如說記賬,不僅能清楚了解個人和家庭收入和支出的詳細情況,還能幫助有效控制不必要的支出,但是真正能將每日記賬堅持到底的人卻不多。另外,理財方面,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了解各大金融理財資訊,做投資不斷實踐并總結理財經驗等長期進行才行。
“浮夸”行為四:投資就是想賺大錢
很多人認為做投資就是想賺大錢,就是奔著錢去的,所以在選擇投資項目時,肯定選擇回報率最高的,這是典型的“浮夸”行為。要知道,高回報肯定是與高風險并存的,就比如說炒股,回報率非常高,投資50萬,一天漲停10%,一天就能賺5萬元,可是一些工薪族大半年的工資呀。但是背后的風險呢,一旦掉進莊家的陷阱中,50萬元的辛苦錢可能會在短短幾天內全部賠光。所以,筆者可要提醒有這種行為的人,投資理財需謹慎,投機賭博心理不可有。
“浮夸”行為五:多買保險,保障越全
純保障類保險,確定能起到防范家庭風險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保險買的越多,保障就越齊全,甚至重復投保只會是“無用功”,這是一種“浮夸”做法,你購買的保險越多,也意味著你需要繳納的保費也越多。如果你的收入減少,難以繳納高額保費時,就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了。所以,筆者認為,購買保險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職業、收入等實際情況以及需求情況來適當的選擇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