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速在2015年是一個高頻詞彙,它頻繁在兩會、國務院辦公會議等諸多高規格會議、以及媒體上被反複提及。就在11月初,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正式提出,要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
網速,也是一個讓國內運營商聽起來頭疼,讓老百姓聽起來忿忿不平的一個詞。
讓運營商頭疼,因為無論怎么降費提速,來自民間的”異議”總是不絕於耳;讓老百姓不滿,因為總會有各種全球網速數據比拼,讓用戶覺得在不公平,當“冤大頭”。
中國網速究竟在全球處於什么地位?為什么網速總比宣傳的要慢?運營商要為網速承擔哪些責任?騰訊科技通過詳盡調查對比,希望為外界呈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網速現狀。
不夠靠譜的排名數據來源
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新聞:《中國網速排名全球80位開外》、《香港網速比大陸快數倍》、《中國網速僅世界均值一半》……而這樣的新聞總是能激起用戶的無限憤慨。
事實上,上述所有新聞的數據,都來自同一個機構:Akamai。Akamai是全球最大CDN服務商,它在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互聯網發展報告》,報告內容涉及互聯網普及率、寬帶網速、移動網速、數據流量增長、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
今年10月,Akamai發布了第二季度《互聯網發展報告》,其中列出的寬帶網速如下(騰訊科技選取美洲、亞洲、歐洲、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對比展示):
根據這份數據來看,中國大陸網速在全球的地位確實屬於落後地位,跟發達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小的差距。
但與此同時,寬帶發展聯盟也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固定寬帶互聯網網絡平均網絡下載速率達到7.9Mbps(第二季度為6.1Mbps)。如果按照寬帶發展聯盟的數據來看,中國又能和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持平,處於全球中等地位。
兩份數據究竟哪個更加接近事實真相?
騰訊科技經過多方詢問獲悉,Akamai在中國並沒有開展什么業務,而且其在計算網速時,通常會將打開Facebook、穀歌等國外網站作為參考標准,以此來判斷中國的網速未免有失偏頗。
此外,多位電信專家也對這份“世界排名”提出了不同意見。通信產業觀察家項立剛認為,中國多數城市的上網速度應該處於世界“中等水平”,而“平均水平低”跟廣大村鎮地區的網絡水平落後不無關系,根據這個“排名80多位”判斷中國網速落後是有問題的;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也認為,拿新加坡、韓國的網速跟中國整體相比是不公平的,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世界上屬於較快取得比較領先地位的,而網絡也是基建的一部分。
所以,完全按照Akamai的標准來評判中國網速,確實有些不符合國情。但從目前來看,全球還沒有一個機構能拿出一個統一標准來衡量各個國家的網速,因此我們並不能給出中國大陸網速的真實排名。
大致來看,中國的網速既不在全球領先位置,也不在世界末流,用“中等程度”來形容是比較合適的。
容易混淆的網速定義和假寬帶
對於國內用戶而言,另一個疑惑在於,為什么網速總是跟宣傳的不符合?這個問題得分兩種情況來看待。
第一種情況:定義混淆
假如用戶辦理的是20M的寬帶,這裏的20M是指每秒20兆比特(即20Mbit/s),而用戶使用的一些實時測速軟件通常顯示的是用戶下載時的速度,其計量單位是每秒千字節數,這兩者是1:8的關系,所以20M寬帶對應的是每秒2.5MB的下載速度,10M寬帶對應的每秒1.25MB,8M寬帶對應的是每秒1MB……以此類推。但這些是理論速率,實際要比這略低些。
還是以20M寬帶為例,如果下載速度若能達到2MB/s,基本就可以斷定網速是符合接入標准的。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做到100%提供理論下載速度。美國、日本、韓國這樣的地區技術相對領先,能達到90%左右,在75%-90%的范圍內波動,均可以視為正常情況。
所以,第一種情況的結論是,如果用戶發現自己的網速和實際下載速度之間相差8-10倍左右,先別抱怨,很有可能是忘記了對單位進行換算。
第二種情況:當用戶進行單位換算後,網速依舊差距很大,則可能是遇到了“假寬帶”。
從寬帶網絡結構來看,三大運營商提供的寬帶速度到用戶終端中間還有其他接入設備,所以實際速度和理論會有偏差,而控制中間接入環節的是二三級運營商。
二三級網絡運營商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不保證寬帶網絡用戶使用體驗是引起“假寬帶”問題的主要原因。這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一個是獨享寬帶變共享,另一個是強制安裝不合格的指定網絡。
據了解,寬帶銷售市場可以劃分為三級:一級市場是骨幹網寬帶批發市場,下級骨幹網運營商向頂級骨幹網運營商購買骨幹網帶寬。二級市場是寬帶批發市場;寬帶提供商向骨幹網運營商批發帶寬;三級市場是寬帶零售市場,各級寬帶提供商向用戶出售寬帶業務。
骨幹網寬帶批發市場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和消費者關系不大,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主要是寬帶批發市場和寬帶零售市場。“假寬帶”主要出現在寬帶零售市場,即民營寬帶提供商向三家運營商低價批發帶寬後,以低價擁有獨享寬帶為幌子,吸納最多的消費者使用以最大化利潤,而過多的消費者使用本該獨享的寬帶網絡使獨享網絡變成了共享網絡,造成用戶速率遠低於其宣傳的帶寬速率。
因此,“假寬帶”的真凶一目了然。
網速提不上去,運營商該承擔什么責任?
在提及網速為何遲遲上不去的問題時,很多網友似乎都願意將矛頭指向“壟斷”這個敏感詞彙。
我們先來看下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的電信運營商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美日韓三個國家的主流運營商也是由3-4個組成,他們控制了絕大部分份額。據介紹,在歐洲大部分國家,也只有沃達豐、法國電信、德國電信、BT等主流運營商,而且一個國家基本是由一家運營商主導,剩下兩家較弱的運營商加以輔助。
把運營商壟斷作為網速落後的原因還有待商榷,不過,運營商在網絡提速方面的不作為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寬帶中國”戰略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但從2014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網速提升僅10.2%,而從2015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網速卻大幅提升了54.3%。短短一年之間,同樣都是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為何網速變化會有這么大的差距?
我們先來看下今年發生了哪些事情:
2015年3月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
2015年5月工信部發布《實施“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意見》,提出使用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寬帶用戶占比達到55%,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廣50Mbps、100Mbps等高帶寬接入服務;
2015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敦促提速降費;
2015年7月,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推動企業在各省陸續下調資費,預計50Mbps和100Mbps平均降幅超過30%,20Mbps平均降幅超過20%;
2015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要求,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力爭到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3000多萬農村家庭寬帶升級,使寬帶覆蓋98%的行政村。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提高寬帶網速”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加上總理三番五次的提及、工信部反複明確目標,運營商才開始大規模的進行寬帶建設。
再回到假寬帶問題,雖然真凶是二三級運營商,但租用方獲得帶寬資源後如何開展業務則不受運營商限制,而國家也沒有相關業務的規劃標准,在監督二三級運營商方面,三大運營商顯然也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
還有哪些影響網速的因素?
除了上述總結,還有哪些因素也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網速?
首先是網絡自身問題。用戶想要連接的目標網站地點的帶寬不足或負載過大,網站服務器的並行處理能力不夠強大,難以承載較多用戶的訪問,也會造成用戶感受的速率較低。
比如用戶打開網頁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動作,需要經過“接入速度”、“傳輸速度”和“響應速度”三個環節,三者中的最慢速度,才是網民感受到的最終速度。
若服務器在同一時間內訪問請求過多,勢必會造成響應速度過慢,網絡堵塞排隊。
其次,網卡、路由器以及DNS設置錯誤或者不正確的設置,也可能讓用戶的寬帶變窄帶。
此外,系統資源不足、軟件更新等都可導致網速變慢。建議定期檢查個人電腦,清理加載在後台運行的程序,這一點就好比我們使用的智能手機,手機一旦稍變慢,便需要清理無用的應用程序,以提高手機運行速度。
此外,還有些小細節也會導致網速變慢。如電腦、“貓”等終端,離微波爐等容易產生電磁幹擾的家用電器較近,產生幹擾;安裝無線路由器後,如果沒有設置密碼,有可能被其他用戶“蹭網”,也會導致網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