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韋韋
前幾年,媒體報道最多的是,香港高校來內地搶生源。如今劇情反轉,內地高校開始到香港“攬”生源,在國家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中,參與招生的內地高校已經增加到84所。此次擴招有何隱情?港生內地求學就業會受影響嗎?內地高校對港生和內地生錄取標準有何不同?
內地高校在港再擴招
近兩年間,內地生報考香港高校熱在降溫,申請港校的內地學生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大公報》此前報道,2015/16學年香港理工大學及嶺南大學申請人數勁跌,跌幅分別為34%及40%。
與之相反,內地卻流露出在港招生的強烈意愿。不久前,在香港舉辦的“2015內地高等教育展”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84所內地高校組團訪港,為有意赴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面對面提供校園資訊及咨詢服務。規格高、陣營大,內地高校為吸引港生可謂做足功課。
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始于2012年。2009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為應對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開始推行“3+3+4”學制,即“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本科”,以取代“3+2+2+3”老學制,即“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三年大學本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開始逐步取代高級程度會考。
2012年,兩屆高中生同期畢業,香港政府遭遇了新、舊學制更迭下的難題。近11萬高中應屆畢業生需要升學,比往年多出3萬多人,特區政府壓力巨大。
為了幫助香港政府舒緩壓力,為香港青少年提供升學機會,2011年8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訪港時宣布,“自2012年起,試行對香港學生豁免聯招考試,內地部分高校可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
國家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向大公網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政策實施4年來,錄取規模穩中向好。首年錄取971人,2015年錄取港生人數已經增加到1444名。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在參加“2015內地高等教育展”時介紹,過去4年,超過12700名香港學生通過計劃報考內地大學,當中超過5100人獲得錄取。
擴招不止步,2016年,參與免試招收港生的內地高校繼續增加,由78所增至84所。再次擴增,國家教育部是基于何種考慮?
國家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大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考慮在地域和專業上給予香港學生更多選擇,更好地滿足香港學生的多樣化升學需求。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大多數在內地高校學習的港生,綜合素質普遍較高,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待人熱情,與老師同學相處融洽,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快克服香港與內地的教育制度、教學體系、授課內容、生活習慣及交流方式方面的差異,適應在內地的學習和生活。
內地高校有什么優勢?就業競爭力有哪些?
對內地學生而言,到香港上大學優勢眾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國際化視野、可留港就業等等;對香港學生來說,到內地讀大學又有哪些優勢呢?
據了解,目前,在港招生的高校遍及內地14個省(市)和1個自治區,涉及醫學類、經濟類、法學類等特色學科。新增的6所院校分別是南昌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西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及廣西醫科大學,其中,4所在廣西且以醫科類大學居多。
國家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增高校集中在廣西首先是地緣優勢,廣西毗鄰廣東,在氣候、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與廣東相近,利于香港學生適應。其次,廣西近幾年的國際化水平大大提升,有利于香港學生學習和對外交流。很多學校還提供特色課程,并設有中英雙語或全英文授課的課程,以及全英文授課專業。
就業方面,與在港讀大學相比,通過該計劃到內地上大學的港生競爭力體現在哪里?若選擇返港就業,香港企業認可內地高校學歷嗎?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內地高校獲得學歷在港認可度逐步提升。在內地的求學經歷,不僅能夠提升港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建立廣泛的人脈網絡,還能夠拓展大國視野。作為掌握兩文三語,即中文、英文,普通話、粵語、英語,同時熟悉內地和香港情況的人才,內地畢業的港生越來越受到內地和香港企業的青睞。此外,在內地學習的港生申考執業證照途徑也越來越通暢。
內地高校會優待錄取港生嗎?
在”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中有一個關鍵詞是免試。
記者了解到,“免試”不是不考試,而是港生無需提供港澳臺僑聯合招生考試成績,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可以直接申請內地高校。
國家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辦法“規定,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非永久性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并參加2016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考生均可報名。
在內地高考競爭壓力巨大,猶如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現實下,內地高校會為加大吸引港生的籌碼,在錄取時給予特別優待嗎?
國家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內地高校入學最低標準與香港本地公立學校相同。2016年,對港免試的最低錄取標準仍為“3、3、2、2”,即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達到第3級及以上,數學科、通識教育科達到第2級及以上。
每所香港中學校長可推薦五名以內學生的“校長推薦計劃”,考生最低錄取標準是“3、3、2、2”或“3、2、3、2”。而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的考生除專業考試成績外,最低錄取標準為“2、2、1、1”。
除四門核心科目外,招生高校可根據不同專業要求指定不同選修科目或非指定選修科目,明確考生需達到的水平。例如,指定一至兩門選修科目成績需達到哪個級別以上。
招生計劃中還提到,院校取錄時會兼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自2015年起,國家教育部在對港免試招生辦法中規定,“對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招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這為上述考生升入內地高校創造了條件。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2015內地高等教育展”上就曾表示,感謝國家教育部在院校錄取原則方面,兼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香港學生,為他們提供多一種升學途徑。
近年來,無論是國家教育部,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都在鼓勵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014年8月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已通過免試收生計劃到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
一直以來,中央政府也在不斷出臺措施,支持和鼓勵香港學生到內地高校深造。繼對港生實施與內地學生同等學費、住宿費收費政策后,2013年又實現了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的同等醫療保障待遇。中央政府還設立港澳及華僑學生專項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的在讀香港學生,獎學金覆蓋率近三成;同時,香港學生還可申請國家獎學金及學校設立的其他各項獎學金。自2014年起,國家教育部更加關注對港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舉辦專門面向在內地就讀港生的招聘說明會。各地方政府也竭力為港生就業提供各種便利。
香港和內地未來的發展需要一批熟悉兩地情況的人才,內地繼續擴大免試招收港生高校的規模利于進一步深化兩地教育合作交流,增進兩地年輕一代的友誼與相互了解,促進兩地建立穩健的合作根基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