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2016年中央經濟會議前瞻:寬財政穩貨幣改供給

2015-12-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要來了,各大機構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也陸續發布,這代表了市場上的一部分看法。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仍在不斷加大,明年的經濟增速是一個廣受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預測值不一,但低于2015年增速幾乎是共識。

  雖然供給側改革成為近期的高頻詞,但是這不可能替代過去的總需求調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基調仍是關注的焦點,本專題也進行了分析,“寬財政+穩貨幣”可能是主基調。

  無論是從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都必須要加大供給側的改革力度,這也很可能會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

  本報記者 楊志錦 北京報道

  導讀

  具體數據上,中國人民大學預計2016年GDP實際增速為6.6%,比其預計的2015年增速進一步下滑0.3個百分點;中金公司則預計6.8%,比其預計的2015年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穆迪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只有6.3%。

  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本月中旬召開。該會議將總結2015年度工作,并提出2016年度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因為今年三季度經濟增速跌破7%,并且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市場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格外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不會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速目標,但將對2016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定調,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方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2016年經濟增速或將繼續探底。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宏觀經濟政策將呈現“寬財政+穩貨幣”的搭配。而解決中國經濟當下面臨的轉型期結構性問題不能只靠需求端刺激,同時需要配以供給側的改革。

  “2016年貨幣政策退居配角,貨幣寬松的方向不會變化,但政策重心將逐步轉向財政政策和供給側改革。”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朱振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016年經濟增速或持續探底

  國家統計局10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增長6.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宏觀經濟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首次跌破7%。因為經濟增速低于7%,市場對未來宏觀經濟及政策走勢關注頗多。

  對于全年的經濟增速,民生宏觀的一份研報稱2015年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多研究機構發布的預測也低于7%,如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預測增速是6.9%,穆迪的預測增速僅為6.8%。

  民生宏觀的研究報告還稱,從以往4次下調目標的歷史來看,如果當年沒有完成目標,一定會導致增長目標下調,比如1998和2014年。從歷史經驗推斷, 2016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是大概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恰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按照十八大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據此推算2016年至2020年間年均經濟增速底線是6.5%。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則進一步測算稱,如果今年增長6.9%,要實現2020年翻番,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在6.543%;如果今年能實現7%的增長,平均增速則是6.523%。

  實際上,2016年所面臨的增長環境不容樂觀。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進出口和投資尤為乏力:今年前10月進出口負增長8.1%,與目標值差距14個百分點;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0.2%,比上年同期減少5.7個百分點,這一增速是自2001年以來的新低。而兩駕“馬車”短期內均未看到回升的可能。

  11月30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財富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實體經濟還要調整,尤其是前幾年,總體將呈現“先低后高”的態勢。“‘十三五’時期前兩年2016、2017年恐怕還會比較艱苦,因為還需要解決深層次的問題。”他說。

  具體數據上,中國人民大學預計2016年GDP實際增速為6.6%,比其預計的2015年增速進一步下滑0.3個百分點;中金公司則預計6.8%,比其預計的2015年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穆迪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只有6.3%。

  政策取向:寬財政+穩貨幣

  “2016年穩增長的壓力猶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堅持以往的基調。”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前三年,由于經濟下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基調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2016年政策搭配上還將呈現“寬財政+穩貨幣”的態勢。

  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面,由于存款利率已經完成市場化改革,且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同時CPI和PPI處于低位運行,降息的次數會明顯減少,市場預計降息的次數在1-2次之間。

  降準則有更大的空間。目前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還維持在17.5%的高位,2016年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減,央行為了對沖外匯占款的下降必須充分降準。

  民生宏觀的一份研報稱,2015年貨幣政策是絕對的主角,但2016年由于融資成本降低,同時通脹掣肘貨幣寬松,因此2016年貨幣政策可能逐步退居配角,政策重心將轉向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多是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創造條件。”謝亞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由于財政收入增速降低甚至負增長,財政收支的缺口壓力進一步加大。在此情況下,財政赤字率必將擴大,以應對收支壓力和穩增長的壓力。按照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的赤字率是2.3%,離3%的赤字率紅線還有0.7%的差值。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1月初表示:“3%的赤字率是不是絕對科學,值得探討。”外界則解讀稱未來財政赤字率有突破3%的可能。

  “赤字率不擴大不行,至少擴大到2.5%,激進的財政政策應該擴展到2.7%。”朱振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同時政策性金融債和置換債券將增大規模。”

  置換債券方面,財政部今年安排了3.2萬億的置換債券,而今年到期的政府債務為1.86萬億(2013年審計數據)。根據當年的審計數據,2016年到期的政府債務規模1.26萬億,但是加上2013年新增債務及債務甄別時的調整數據,這一規模將明顯提高,市場預計置換規模至少將在3.2萬億以上。

  供給側改革或成重點

  “實際上,光從傳統需求端刺激經濟效果并不明顯,‘十三五’期間更應該從供給端著力。”謝亞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傳統的“需求管理”,主要指通過刺激消費、出口以及投資,提振經濟。這一度是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基本政策框架。而“供給管理”,則是通過解除對人口、制度、土地、資本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給,提振經濟活力。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曾報道稱,在民間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財科所賈康等人曾成立新供給學派,致力用供給學理論促進可持續發展。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撰文指出,在增長階段轉換的大背景下,需求側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內增速下滑過快,而不可能通過刺激政策使過剩產能不再過剩。

  “注意力放在需求側刺激上,很可能錯過減產能、實現轉型再平衡的有利時機。”劉世錦在文中寫道,“在這種情景下,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顯而易見。”

  在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后,中央高層在多個會議上都強調要加強供給側改革。市場理解為,供給側改革很可能納入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增加要素(勞動、資本和技術)的投入數量或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劉世錦撰文稱,供給側改革也有宏觀和微觀之分。供給側的宏觀調整可以采取減稅等措施。但劉世錦認為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微觀層面,通過實質性的改革,打通要素流動通道,全面提高要素生產率。

  他提出諸多具體措施,如對減產能要采取果斷管用辦法,在一定時間內取得實質性進展;進一步放寬準入,加快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等。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