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高鐵耍財技就不好嗎?

2015-12-05
来源:香港商报

  李哲

  廣深港高鐵造價飆升,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所涉及的復雜的新財務安排,更惹來不少反對人士質疑,形容這是「耍財技」、「左袋交右袋」——然而,於此片言隻字的貶意詞語背后,是否代表社會利益受損、市民利益受損?是否足以抹殺整個財務安排?「耍財技」是否等於不好?對於這些真正值得探討的問題,反對者卻沒有提供答案。

  錢從何來?

  要了解高鐵的財務安排,必須先釐清一個前提,就是錢從何來?工程費用必須有人埋單,這是毋庸置疑的,無論財技如何高超,也不能憑空變錢出來。箇中關鍵,就是究竟由誰負責?

  新安排是這樣的:一方面港府會增撥194.2億元的委託費用予港鐵,另一方面港鐵會向所有股東發放特別股息,當中港府按照持股量會獲得195.1億元(兩者分別要獲得立法會和股東大會的支持通過)。表面看來,這就是所謂「左袋交右袋」的操作,雙方一來一往俱無損失,彷彿高鐵能夠零成本建造一般--實情當然并非如此,如前所述,一定有人埋單。

  港府未必蝕章

  那麼,是由港府埋單嗎?站在現金流角度看,先從庫房撥出194.2億予港鐵,再從港鐵股息收取195.1億元,港府不但未有損失,更竟然因此錄得接近1億元的微利,這個交易豈不非常劃算?立法會又豈有反對撥款的理由?的確如是。不過,倘將帳目攤長一點看,則會看到另一景象。作為一隻穩健的公用股,港鐵盈利能力一向不俗,所以每年均能派息。上兩個財年,港鐵都每股派息1元左右,即港府獲派40多億元的股息;現在,港鐵擬於未來兩個財年共派發4.4元的特別股息,當中且要舉債發放,無疑是透支了并會影響未來的派息能力。換言之,港府今次「先獲未來息」,推算下差不多相當於未來4年的派息,以至即時在帳面上反映可討回高鐵追加委託費用;然而,在未來幾年的帳面,卻幾乎無可避免會少了幾筆股息收入。如果港鐵短期內能夠恢復派息,特別是4年后可恢復派息,而且派息幅度與往常一致,都是每股1元左右,則港府其實沒有什麼損失可言;問題是,究竟港鐵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派息?舉債派息又會對未來派息帶來多大影響?而4年后的港鐵營運狀況,即高鐵已落成通車1年之后,會否出現什麼重大變化?目前來說還是未知之數,沒人能夠說得準。所以,現階段而言,實在難以斷言港府在今次交易中是得是失,也即是肯定不能斷言港府是百分百蝕章。

  港鐵須承擔債務成本

  那麼,是由港鐵埋單嗎?港鐵的確會獲港府撥款194.2億元,不過也須發放195.1億元股息給政府,連同其他所有股東的股息,港鐵須舉債籌資至少100多億元,凈負債將由9.1%增至29%;換句話說,港鐵現金流雖然收支打和,可是當中卻涉及一大筆債務。所以,須掏空現金甚而舉債派息的是港鐵,不是港府,而要承擔借貸利息、作為借貸人須承擔違約責任的也是港鐵,不是港府——更莫說,新協議下委託費用在844億「封頂」,意味此后任何額外開支都由港鐵承擔,不是港府(盡管現時工程已進入最后階段只餘25%,但再遇上什麼阻礙而致超支的風險還是存在的)。情形有點像港鐵自行發債興建高鐵,并要自行承擔相關債務的一切成本與責任般,不過項目擁有人卻是港府而非港鐵,港鐵只是項目管理人。故此,吃虧的肯定是港鐵。而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述,港鐵未來派息狀況將是衡量的一大指標——別忘記,港府乃港鐵的大股東,持股多逾75%,故此握有最終決定權,特別是今次新財務安排后,不虞出現港鐵囤積巨額現金而不去派息的情況。所以,從牌面上說,港鐵也甚為被動。本來,港鐵其實不必舉債派息,大可坦蕩蕩地接收港府撥款便成;現在計劃「左袋交右袋」,無非是創造條件讓方案更易在立法會通過,這無疑體現了港府在港鐵的決策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雖然,相關債務成本也堪稱是政治成本;不過,倘若這有助高鐵順利上馬,對港鐵本身也絕對利好,可望提高客流量和盈利能力,同時亦有利港府和香港整體,可以促進兩地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對於這個多贏局面,又何樂而不為呢?

  或曰,港府是港鐵最大股東,港鐵豈不等於港府?此一說法倘若成立,則任何「耍財技」、「左袋交右袋」的指控根本毫無意義可言,反正兩者本為一體,亦不用爭議應否撥款港鐵、以至港鐵有否失職及須否賠償等等了!事實上,港府只是持有港鐵75%股權,不是全資擁有,另外,港鐵也是有限公司,極端地言港鐵破產不等於港府破產,所以,在新財務安排下,港府和港鐵的財政角色絕對不同,須承擔的風險亦絕對有異。

  最后,「耍財技」是否不好?這肯定是個不易懂的復雜操作,不過復雜卻不必然等於不好。反對者回避這個問題,究竟是不懂回答,還是不願回答?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