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經濟驅動力支撐經濟持續向好

2015-12-31
来源:光明網

  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中國GDP增長破7,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再次喧囂塵上,數家海外知名媒體推波助瀾,中國經濟崩潰論、增長極限論、金融危機論不絕于耳。表面觀之,這些論調似乎都有立論依據,但仔細分析,要么是用舊理論套用新現實,要么是以偏概全、以點窺面,均不足以反映中國經濟的全貌和潛力。

  事實上,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是中國經濟格陳去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經濟發展的支撐力決定了中國經濟的平臺期轉換必然是從高速轉向中高速,而非“硬著陸”甚至“崩潰”;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決定了中國經濟必將浴火重生,邁向附加值更高、發展潛力更足、對世界貢獻更大、與資源環境更加協調的新階段。

  從支撐力來看,正如2015年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菲律賓馬尼拉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所提及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四個“沒有變”絕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經濟大國、人口大國、地域大國的事實基礎,是基于歷史、現實和未來潛力的客觀分析。

  從宏觀經濟的四大指標來分析,在經濟增長方面,即使中國在未來五年保持6.5%左右的年均增長水平,在全球經濟體中也屬于較快的增長。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潮必將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論調中,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國民生產總值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買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國家;在就業方面,我國登記失業率多年均保持在5%以下,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達到1082萬,完成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人的目標;在物價方面,金融危機以來,即使在4萬億一攬子刺激計劃的作用之下,我國物價水平也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并未造成企業和民眾過高的生產和生活成本;在國際收支方面,基本保持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自主平衡能力進一步提高。

  從驅動力來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僅是未來發展的指導方向,也在發展現實中已經有所體現。在創新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全民共識,如波特所言,經濟發展驅動力由資源轉向資本再轉向創新的路徑在中國正在實現。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生機勃發,互聯網在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重組生產要素、更新組織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已有效顯現。2015年第3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7.8億人,用戶規模、網絡基礎、應用優勢都為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烏鎮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表現的是中國擁抱互聯網、引領互聯網發展的強大自信。在協調方面,中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政府和市場之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都在逐步改善,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關系協調程度明顯提高。

  在綠色方面,雖然資源環境約束仍然趨緊,但隨著節能減排、兩型社會建設的全面推進,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正在緩解。2014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8%,意味著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將逐漸成為歷史,中國正在逼近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峰值,方向性逆轉將很快發生。在開放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在“引進來”的同時更加注重“走出去”,一方面帶來本國海外經濟版圖的擴大,另一方面在國際經貿投資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利好。在共享方面,近幾年更好地處理了國富和民強的關系,勞動報酬的快速提高是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發展成果的典型表征。更好地處理了國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基尼系數連續6年下降。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提出了十三五期間實現全面小康、幫助現存7000萬人脫貧的宏偉目標,充分體現出發展為了人民的指導思想。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王茹)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