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A股熔斷機制存瑕疵

2016-01-05
来源:香港商报

 子木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了最廣泛的共識。而今,股市表現這個實踐,也應該是檢驗A股熔斷機制設置的重要標準。而從1月4日內地兩市的表現來看,內地股市設置熔斷機制是否是必要的,設置是否有瑕疵,都成了不大不小的問題。
 
新年開盤跌幅驚人
 
內地股市一直都是很傳統的,每年開盤,無論年景如何,總是盡量地維繫一個開門紅。如2006年到2015年的開年,10年間有7次實現開門紅,其中漲幅最大的是2015年開年,漲幅達到3.58%。2009年開年漲幅3.29%位居第二。另外還有4年漲幅超過1%。而10年間只有3次是開門見跌,而且跌幅都比較溫和,最大的跌幅也就是1.37%。
 
而2016年的開年可謂石破天驚,上證綜指收盤跌幅達6.86%,深成指達8.28%。內地兩市去年歲末還表現堅挺,為何一個交易日之隔,就換了人間?很簡單,內地股市一切照舊,只有市場機制出了變化。本周一是內地股市熔斷機制正式上崗的第一個交易日,所以當日的暴跌就很自然地與熔斷機制的實施畫上了等號。
 
內地股市的暴跌已經震驚世界,內地股市因為觸碰熔斷機制底線而停市之后,亞洲股市哀鴻遍野,當日交易的亞洲14個主要指數無一幸免,亞洲股市4個龍頭即臺灣股市、香港股市、日本股市、韓國股市,跌幅均超過2%,其中日經225指數跌幅超過3%。
 
本周一開盤內地兩市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的,去年年末全球股市大跌,內地股市微幅低開一點也不奇怪。去年歲末內地主力護盤相當成功,上證綜指3500點關也在多方的掌控之中。可開盤不久,熔斷機制的威力就表現出來了,午后開盤兩市跌幅持續擴大,滬深300指數在午后13點13分跌幅擴大至5%,觸發15分鐘熔斷機制,個股全面暫停交易;兩市在13點28分恢復交易后再度下探,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第二檔熔斷,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
 
兩級閾值設置差距過小
 
從這個市場變化會發現,內地在設置熔斷機制上有欠考慮的地方。一是一級閾值幅度較低;二是二級閾值與一級閾值設置差距過小(僅2個百分點),正常交易可能會比較頻繁地被中斷;三是目前這種熔斷機制設計本身也會對市場波動產生影響。例如,相比上漲,市場下跌更容易導致集體性的非理性行為。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股市,5%的一級閾值幅度是可以的,而在內地股市,一個非常投機的,散戶主導的市場,這樣的設置往往會加劇市場的非理性下跌。統計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11年來有105次盤中波動超過5%,33次超過7%,占交易日總數比例分別為4.0%及1.2%,觸碰跌幅閾值的次數明顯高於漲幅閾值。在沒有熔斷機制之前,內地股市大盤跌幅或升幅超過5%也是比較少見的,但是,在非常時期,這樣的情況就不少見,如去年股災期間就是這樣。所以,5%的一級閾值幅度反而更容易成為空方制造市場恐慌的一個由頭。而兩級閾值之間幅度過小,更容易造成連續的恐慌。第一次熔斷本來就容易觸發市場的恐慌,而第二個閾值一個恐慌沖擊波就到了,還沒等市場反應過來就停市了,這樣會更加劇市場的恐慌。
 
熔斷機制有必要嗎?
 
從去年股災來看,內地股市有實施熔斷機制的必要。
 
2015年三季度A股市場大幅波動。2015年6月中下旬開始A股市場出現一波急速下跌,期間屢次出現千股跌停漲停的奇觀。監管層推出熔斷機制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類似情形,通過機制安排在市場極端波動的情況下給予投資者更多冷靜時間,從而達到穩定市場的作用。考慮到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在這十餘年的時間里并未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且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依然很難有根本轉變,監管層推出熔斷機制以圖起到防止市場非理性波動、穩定市場的作用。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內地實行熔斷機制又有不少的水土不服。如內地股市本來就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一個沒有價值投資氛圍的市場,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5%、7%、10%,在有漲跌停板限制的情況下,多次停止交易,會造成無法賣出的莫名恐慌,本周一的暴跌就是這樣的;另外,成熟市場的熔斷機制,是在無漲跌停板限制情況下的限制措施。而內地股市是有嚴格的漲跌停板制度;三是漲跌停板加上熔斷機制,會讓中小創百倍市盈率的高風險無法得到有效釋放,更可能讓風險累積繼續,而讓市場機制更難發揮作用。
 
本周一的走勢說明,市場空方正是找到了市場制度的漏洞,反其道而行,借助熔斷機制實施的機會肆意制造市場恐慌,然后達到自己的目的。當然,只用第一個交易日的走勢來評價熔斷機制在內地股市實施的效果還不充分,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來檢驗。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