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曾展榮報道:踏入2016年,在美國逐步加息、本地私樓落成量迎來高峰夾擊下,市場一致預期樓價首季受壓下行。但對於全年樓價走勢,市場的分析卻頗為參差,大致分為樂觀、溫和及看淡三派。當中,最樂觀看法為花旗料全年升3%,亦為暫時唯一預料本港樓價今年會升的投行;最悲觀的預料亦出自交銀國際,料挫三成。
投行看法兩極化
花旗於報告稱,料目前至2016年2月期間,本港仍會維持每月3000至4000宗低水平成交量,要到了農歷新年(今年2月8日為年初一)過后,交投才會反彈,主要因為工資上漲及分發花紅,將釋放市場上被壓抑的置業需求;樓價亦會隨成交上升而逐步復蘇。花旗更強調,香港樓市基本面良好,料大幅下跌的看法是「杞人憂天」,估計3月至年底升幅會達7%,而計及全年,升幅則收窄至3%。
如果說花旗是對今年樓市投下信心的一票,交銀國際及瑞銀集團便是大力唱淡。交銀國際料今年首季樓價會先跌一成半,即創了2008年金融海潚后最大跌幅,而這更只是跌市開始。該行認為,本港樓市供應將出現過剩,情況并持續至2018年,加上本港按揭利率預期上升,相信年底會累跌30%。而交銀更指,跌市由市場供過於求帶動,即使香港政府「減辣」亦無補於事。
作為去年率先看淡樓市的瑞銀,該行預料今年將為本港樓價的重點調整期,至2017年底前樓價累跌25%至30%。至於有關預測,是基於瑞銀不看好本港經濟,料今年經濟增長僅1%,失業率由去年3.3%水平升至4.6%,加上通脹率下跌、美國加息及強港元等因素影響,因此相信住宅樓價將會經歷長時間的調整。
樓市調整或年中完成
相對外資投行花旗及交銀國際兩極化看法,市場更多是溫和派,料樓價全年會錄一成或以下跌幅,不預期會大跌。該派主要成員有本地學者、地產代理,及國際測量行香港分析師。當中,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直言,只要本港不出現失業潮,料不會出現「大濽市」,因為本地樓市目前始終是為打工一族主導;而對上兩次樓市大跌幾成,都是因而經濟大受打擊,大批業主失業從而償還不起按揭貸款,被銀行收回物業。
中原地產亞太區總裁黃偉雄亦多次強調,香港樓市是出現「調整」,而非轉勢大跌,而有關調整源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再加上香港不合時宜的壓抑樓市政策。中原地產預測2016年年中前后香港樓市調整可望結束,調整幅度約8%至10%。有關看法,與另一代理行美聯物業料在樓價2016年最差跌一成相近。
雖然樓價跌幅預測大同小異,但美聯提出更多是今年市場會出現的現象,包括發展商推盤手法改變、準買家與二手業主之間互動,及市場於租金與供款負擔變化等。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從該行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市民今年置業決定是「以價行先」,而近半數有意置業人士首選購置新盤,一手樓主導的局面延續。預期今年「一手平過二手」將成新盤主調。而目前新盤平均負溢價,屬自2000年后16年來首現,料今年平均負溢價約5%,而部分位於供應重鎮的中小型單位溢價或有一成折讓。
除了「一手平過二手」,中原及美聯亦預期,中長期香港利率必然隨外圍上升,而落成樓宇供應大增情況下,促使租務市場承受下調壓力,一旦租金回報率減至低於按揭利率,屆時便出現「供貴過租」,進一步打擊市民入市做業主意欲。同時,目前亦有不少業主是租出物業,所得租金收入變相幫助他們供樓,一旦「供貴過租」,亦會促使沽盤出現。
土地供應未必能持續
萊坊高級董事和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預測,美國加息對樓市影響不是想像中大,因為據該行估計,即使加息1厘,供樓人士每月成本僅多約逾千元,尚算可接受水平。綜觀而言,在經濟不出現逆轉及股市大跌前擔提下,預計明年豪宅價格將下跌5%,而一般住宅價格有機會下跌5%至10%。
林浩文又認為,政府未有公布2020年后土地供應計劃,令本港樓市長期供應未必能夠持續。一旦供應不足,2017至2018年供應高峰期過后,樓市下跌周期有機會因此終止。至於港府是否減辣,相信港府將視乎樓市調整情況而定,或會在樓價調整二至三成時才考慮。
影響樓市主要因素
戴德梁行香港區高級董事總經理陶汝鴻預期,待未來住宅落成量回升至健康水平,才有機會減辣。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相信政府不會放慢推地步伐,并維持去年住宅供應數量。
事實上,除經濟表現,影響樓市的因素不外乎息口走勢、供應及樓市調控措施等,現在逐一分析。
(一)息口
利率趨升直接左右樓價表現,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后,美國大幅下調息口,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利率被美國牽引,低息環境導致樓價源源不絕地上升,以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計算,CCL指數便暴漲約152%。不過,美國於去年12月宣布加息0.25厘,象徵「零息」年代走向終結,本港銀行雖未有即時跟隨,但今年港息難免有所調整,對樓市影響不容小覷。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預期,今年本港有機會加息1至3次,每次幅度0.25厘,坦言幅度雖較細,但「如果加兩次,已經是半厘,供款額變相多了,假設其他因素不變下,樓價難免有下調壓力,首半年可能跌5%,全年計有機會跌8%」。筆者以樓價400萬元單位為例,假設現時利率為2.3厘并承造八成按揭,還款期為20年,每月供款額16647元,若利率上調0.5%至2.8厘,屆時每月供款額將增至17428元,故原先多出781元。
事實上,要衡量加息對樓市的沖擊,亦可參照本港最近一次加息情況。在2005年至2006年本港加息周期內,港息合共作出11次上調,令最優惠利率由5厘加至8厘,但樓價未見顯著受壓,期內CCL指數走勢反覆,但最終仍有約5.9%升幅,由51.27點升至54.3點。
不過,當年本港加息周期僅維持一年時間,難保是次加息周期較長,樓價會背道而馳呈現滑落。
(二)調控樓市措施
樓市調控措施亦壓抑樓價升勢。港府於2012年推出「雙辣招」,打擊炒賣,之后相繼推出多項措施,到了去年2月再度收緊按揭成數,包括將700萬元以下住宅最高按揭下調至六成,樓市交投隨之陷入「冰封」,但僅維持一個多月,交投再次活躍起來。直到下半年樓市才現「逆轉」,但發展商相繼化身「財仔」,為準買家承造高成數按揭吸客,如九建(034)「環海?東岸」提供高達樓價九成半按揭,令該盤售樓處一度「大排長龍」,惟同時創造了去年最多的撻訂宗數。
戴德梁行香港區高級董事總經理陶汝鴻及許智文均認為,今年港府「減辣」機會不高。陶汝鴻指出「辣招」才剛顯成效,短期內不見得政府撒辣的可能,預期待未來住宅落成量回升至健康水平,才有機會減辣。許智文亦稱,「以前樓價全年上升20%,當局才推出辣招,反之,今年樓價要大跌20%至30%,去到初步合理的水平,政府先有機會出手」。但他強調,若然樓市跌勢過急,當局則須小心處理「減辣」方式,例如是放寬按揭成數還是「撤稅」。
(三)供應量
顯然潛在供應量亦是影響樓市走勢的重要指標,此正正取決於推地進度。今屆政府一年前制訂了未來10年增加48萬伙房屋供應目標。不過,上月18日卻宣布將目標下調2萬個至46萬個。但許智文認為,下調目標是因應預期未來家庭住戶數目凈增長下降,故在需求與供應同步減少下,料不會對樓價造成影響,亦相信未來2至3季度,政府不會放慢推地步伐,并維持去年住宅供應數量。
(四)市場交投量
誠然,本港樓市經歷漫長的上升周期,即使去年進入調整期,惟與年初相比,最新CCL指數仍有1.68%「進帳」,樓市下行壓力顯然存在,其中細單位更有機會成為重災區,另以沙田第一城等供應充裕的屋苑,亦難免面對龐大壓力,據中原地產數據指,該屋苑去年的成交量便按年急降39.9%至289宗,實用平均尺價亦較上一年大跌9.6%至11667元。
展望今年,將有大量新盤登場,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估計,綜合全年港、九新界三區或將有90個項目,涉及逾3萬伙可供發售,當中不少已蓄勢待發,務求盡早搶灘,如華懋「清水灣碧沙路20及22號」項目,預計率先為豪宅市場打頭陣,中小型單位亦有香港小輪(050)「海柏匯」等緊接登場。但許智文預期,今年樓市淡靜氣氛仍會持續,即使一手買賣占比有機會上升至逾30%水平,但要超越二手買賣仍言之尚早。二手市場方面受「辣招」及信心問題影響,換樓客陸續減少,短期內交投氣氛難有改善,估計全年整體住宅買賣宗數與去年相若,維持在約5.5萬宗水平。
陶汝鴻亦以「觀望」形容今年樓市氣氛,預期1月及2月交投最為淡靜,每月成交量徘徊3000至3500宗,其后有機會回升至每月4000宗水平,亦相信發展商會維持提供高成數按揭及各種優惠吸客,首半年一手樓占比進一步貼近二手樓,但能否超越則須視乎發展商推盤步伐。香港商報記者 鄭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