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从民营草根到跨国大亨 李书福的疯狂马拉松

2016-01-05
来源:时代周报
李书福(网络图片)
 
2015年12月17日,烏鎮。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作為汽車界的唯一代表出現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盡管當時距離2016年還有兩周時間,但他已然許下了新年愿望—把吉利控股集團打造成全球前10大汽車工業集團。
 
狂人必然有狂的資本。
 
自2010年以18億美元拿下北歐豪車制造商沃爾沃之后,李書福腦海中所構想的跨國汽車生產集團已開始逐漸成形。這一結果的背后,是過去的5年里,李書福和吉利歷經了內部磨合、前期投產準備以及集團的戰略調整等諸多磨練。
 
或許唯一未變的,是李書福每天密密麻麻的行程表。現在擁有吉利以及沃爾沃兩家汽車企業的李書福,每天除了應對繁忙的公務,還保持著在媒體以及公眾面前一定的曝光率。放眼國內,能與之相比者寥寥。
 
博瑞、藍色吉利、XC90、無人駕駛、倫敦出租車……這一系列關鍵詞似乎已經很好地總結了李書福的2015。但實際上,吉利與沃爾沃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事關進入到2016年,李書福不僅要考慮如何讓吉利盡快參與到時下最激烈的SUV市場競爭中,還要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沃爾沃買單。
 
很多人都能從李書福的臉上看到其特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卻有很少人能理解其背后的責任之大。對于出身草根的李書福來說,如何運用其東方智慧同時有序地管理兩家有著截然不同文化的企業,更好地讓吉利與沃爾沃實現融合,始終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大考題。
 
而要如其所愿躋身全球前十大汽車工業集團,這也注定是一道繞不過的坎。
 
博瑞的成功
 
雖然吉利2015年12月的銷量數據還沒披露,但前11個月的總銷量已然讓李書福喜上眉梢。
 
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吉利累計總銷量為456230輛,同比上漲26%。這一數據不僅超過2014年的整體銷量,而且也完成了2015年年初設定的全年45萬輛的銷售目標。
 
更讓李書福感到興奮而欣慰的,應該是吉利旗下首款中高級車—博瑞,在上市僅半年后已突破月銷5000輛大關,足以與一眾合資品牌互較高下。
 
就在去年3月20日,久未在吉利新車交付儀式上露面的李書福出現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并親自將50輛博瑞汽車的車鑰匙交到17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和使節的手上。博瑞作為吉利戰略轉型后首款推向市場的中高級轎車,李書福深諳這將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2007年5月,李書福和吉利經銷商在寧波聯合發布了《寧波宣言》,開始了吉利從“低價戰略”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戰略轉型。李書福的目標清晰而堅定,即要“造最安全、最節能、最環保的好車,讓吉利汽走遍全世界”。
 
隨后,吉利通過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體系整合、采購體系整合、營銷體系整合,通過推進用戶滿意度工程、質量精致化工程大力進行品質塑造。
 
與此同時,吉利也開始實施一連串較大規模的國際戰略性并購,并購對象包括倫敦出租汽車公司、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和沃爾沃汽車公司。
 
“這一系列的行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提高吉利汽車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技術實力、質量管控的能力、內生性人才培養能力以及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最終實現提高吉利汽車的品牌形象。”李書福說。
 
而打造博瑞,便是吉利在并購沃爾沃之后對自身研發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該款車型是在吉利旗下KC平臺打造,可見吉利對沃爾沃的兼容并收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
 
出自著名汽車設計大師彼得?霍布里之手的外觀車身,城市預碰撞安全系統、AQS空調質量控制系統以及PM2.5空氣凈化器等,一系列來自沃爾沃的“援助”讓博瑞擁有媲美合資B級車的實力。
 
事實證明,中國消費者認同并開始逐漸接受轉型后的吉利。博瑞由最初月銷2000輛到如今的破5000輛,并朝著李書福設定的“月銷終將破萬”目標靠攏。
 
“藍色吉利”
 
作為“新吉利時代”的第一槍,博瑞在市場上取得的初步成功似乎并沒有讓李書福感到安心。在新能源汽車大潮即將到來之際,除了堅守傳統燃油汽車業務之外,李書福對新能源汽車的執著亦從未放下。
 
在2015年廣州車展前夕,吉利拋出了未來5年的新能源計劃,力求到2020年旗下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
 
該戰略被李書福命名為“藍色吉利行動”。
 
在該計劃中,到2020年,吉利汽車將提前全面實現第四階段企業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讓消費者實現用傳統汽車的成本購買插電式混動汽車的夢想、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等5項目標。
 
“藍色吉利行動必將把吉利汽車帶向更成功的未來!”李書福在2016年的新年致辭中寫道。
 
事實上,去年可謂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突飛猛進的一年。從蘭州到冰島,再到倫敦,李書福的奔波都在為吉利的新能源汽車事業鋪路。
 
一年前,2015年1月10日,李書福在蘭州宣布將與新大洋共同投資10億元組建合資公司—新大洋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以聯手打造推廣知豆品牌純電動汽車。
 
對于微型電動車的未來,李書福顯得信心十足,“吉利與新大洋聯手在這一領域積極探索,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整合資源,不斷創新,力爭打造微型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桿企業”。
 
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該公司售出微型電動車12652輛,實現銷售收入9.95億元。在發展勢頭如此良好的情況下,李書福決定再斥資30億元在浙江寧波建設新生產基地,規劃年產30萬臺規模純電動汽車及部分關鍵零部件,意圖為微型電動車的未來再度加碼。
 
去年7月,李書福遠赴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會見了冰島總統奧拉維爾·拉格納·格里姆松,并與當地一家甲醇燃料生產商—碳循環國際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4550萬美元(約合2.8億人民幣)的投資協議,成為其重要股東并派駐董事會成員。
 
事實上,無論是2014年收購英國電動車制造商Emerald Automotive(綠寶石汽車)公司,還是聯手科力遠加碼油電混動,李書福謀劃的新能源汽車版圖已然非常宏大,其中甲醇燃料汽車或是旗下的關鍵一環。
 
李書福甚至提出,在與碳循環國際公司合作之后,是否可以考慮利用冰島得天獨厚的資源,試點運行完全以甲醇為燃料的出租車。
 
對于“出租車”,李書福似乎一直有一種執念。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之前曾三度在全國兩會中就現行出租車體制改革進行提案。
 
雖然目前在國內仍未看到相關進展,但李書福已然在英國市場逐步構建其出租車王國。
 
去年10月,李書福的身影出現在英國倫敦,而他這次的任務除了陪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之外,還要對全世界展示英國出租車公司在被其收購后的最新成績單—TX5。
 
該款有著輕量化鋁合金車身結構的全新倫敦出租車,將搭載一套插電式混動系統,從而實現零排放。
 
在李書福看來,倫敦出租車不只是一輛汽車,而是一整套服務體系乃至文化。“倫敦出租汽車公司有一套自己的運營管理方法,已經成為倫敦文明文化的象征,這樣的一個汽車品牌、技術文化和系統,我們并購過來以后,對我們研究出租汽車,認識倫敦市場,幫助都是很大的。”
 
吉利控股集團也同時宣布加大在英國的研發投入,在原有2.5億英鎊投資的基礎上追加5000萬英鎊,將倫敦出租車在考文垂安斯蒂的新基地打造成吉利在英國的前沿技術研發中心。
 
就在李書福宣布“藍色吉利行動”啟動那天,一直備受期待的帝豪EV亦同時上市。在消費者享受國家與地方雙重優惠補貼后,該款電動車的價格僅為12.08萬元,被喻為吉利新能源戰略的開山之作。
 
為沃爾沃背書
 
然而李書福深知,眼下帝豪EV政府補貼占其售價中的比例接近50%,這對任何一家汽車企業而言都不是長遠之計。不斷優化成本,提升技術水平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在5年前并購沃爾沃之時,李書福早有盤算。
 
從各大汽車品牌論壇,到世界互聯網大會,李書福在2015年提及最多的詞匯是“沃爾沃”。
 
在被世人所熟悉的“安全性”之外,“智能互聯”以及“自動駕駛”是李書福意欲賦予沃爾沃這一北歐豪華品牌的全新形象標簽。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書福便對沃爾沃車聯網以及自動駕駛技術作出了完整的介紹。
 
與此同時,吉利自身亦希望借助沃爾沃的技術,參與全球化的競爭。“基于對未來互聯趨勢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吉利控股集團以沃爾沃為龍頭,制定了全面的智能互聯戰略、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緊緊把握電氣化、輕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力爭把吉利控股集團打造成全球前十大汽車工業集團。”李書福在演講中如此強調。
 
事實上,在收購沃爾沃之后,李書福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讓沃爾沃在盡快擺脫虧損并實現盈利的同時,也為吉利的發展持續“輸血”。
 
2008年福特準備出售沃爾沃時,它的稅前虧損高達15億美元,雖然在2009年虧損降至6.53億美元,但依然欠著不少債務。聯合出資收購沃爾沃的投資者不會為吉利償還沃爾沃的欠債,這意味著,這些資金都需要靠吉利自己去賺取。
 
而去年開始登陸全球市場的全新XC 90,被喻為是沃爾沃的“翻身之作”。這款吉利與沃爾沃斥巨資119億美元打造的旗艦豪華車型,去年在全球一共售出近8萬輛,備受好評。
 
但讓李書福無法忽視并耿耿于懷的是,這一車型在登陸中國市場后并未能為沃爾沃帶來可觀的銷量。
 
去年前11個月,沃爾沃在華的總銷量下跌1.8%為71766輛,中國市場成為其全球市場中唯一下滑的市場。即便在美國市場上,沃爾沃憑借全新XC 90,去年前11個月也取得了同比攀升18.0%至60705輛的好成績。
 
按照李書福的計劃,要在并購后的三到五年內使沃爾沃的產能達到60萬輛。李書福一直認為,沃爾沃當前之所以落后,是在規模上落后。規模上不去,成本也就降不下來,進而削弱了沃爾沃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沃爾沃的研發投入與奔馳寶馬相近,但規模卻比兩者小得多,這導致每輛車的成本增加。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市場將會在彌補現有銷量到盈虧平衡點之間的差額上起到關鍵作用。早前吉利控股集團在沃爾沃的復蘇計劃中就提及,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潛力至少20萬輛左右。
 
或許這一狀況在2016年CMA平臺產品開始陸續面世后會發生改變。
 
“過去一年中,吉利歐洲研發中心已取得重大進展,基于CMA基礎架構,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即將推出面向不同細分市場、不同消費群體的全新戰略車型,必將極大提高集團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力。”李書福早前透露。
 
2013年9月,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聯合建立了中歐汽車技術中心,而其一大重點任務便是CMA新車,該平臺架構將衍生吉利和沃爾沃下一代C級(歐洲標準,等于中國A級或緊湊車)和B級(歐洲標準,等于中國A0級或小型車)車型。
 
據悉,首款誕生于CMA平臺的SUV將于今年一季度推出,而沃爾沃方面亦計劃在2018年推出基于此模塊架構打造的XC40,以應對奧迪Q3、寶馬X1等競爭對手。隨后,沃爾沃還將基于CMA平臺陸續推出全新一代V40掀背車以及全新緊湊型轎車S40等產品。同時沃爾沃方面亦期望通過SPA和CMA兩個平臺架構之間實現共享,盡量縮短產品周期。
 
眾所周知,新的模塊化架構具備通用性和模塊化特點,能夠在研發、測試和零配件采購方面形成規模效應,是車企削減成本繼而增強競爭力的一大關鍵手段。而這也是李書福在并購沃爾沃之后最想完成的事情之一。
 
自1994年作出“造汽車”的驚人決定后,把吉利打造為一個全球化的汽車生產集團便一直是李書福的夙愿。盡管行為很瘋狂,但李書福并非不明白。在去年10月首屆寧波馬拉松比賽上,李書福便如此說道:“從事汽車制造業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不但需要具備遠距離、長時間戰斗的體能和技術,更應該擁有馬拉松頑強拼搏、永不止步的精神。”
 
無獨有偶,同樣的話語在兩個月后從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的口中再度重現。自主品牌的發展走到如今,已悄然步入一個全新的比拼階段。
 

而在“吉利汽車跑遍全球”的這場馬拉松中,李書福似乎才剛熱身完畢。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