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廣東去年數百家單體藥店關門 康之家賠本也要做電商

2016-01-18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金喆

  “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實體藥店正遭遇困境,醫藥電商的沖擊和實體經營的高負荷成本讓經營者們更加感到迷茫。

  近日,掛牌新三板的醫藥連鎖企業康之家董事長張流京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2015年零售藥店日子難過,單體藥店尤其艱難,廣東地區就有數百家單體藥店關門,“醫藥電商對線下實體的沖擊很大,現在醫療器械已經在實體基本絕跡。實體藥店都要去觸網搶流,O2O是藥品零售發展的必然趨勢。”

  賠本做醫藥電商

  康之家雖然不是實體中轉型最早的藥店,但也算得上最積極擁抱電商的之一。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康之家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29.90萬元、5868.28萬元和4811.80萬元,對應的凈利潤為36.43萬元、負1592.70萬元和負1108.46萬元。

  對此,康之家解釋稱,最近兩年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進行醫藥電商業務投入,目前醫藥電商行業正處于初步興起階段,但市場潛力巨大,發展速度迅猛,2015年1~6月營業收入中公司已經有超過70%的比例來自網絡銷售渠道。

  “市場上已經涌現出成千上萬的醫藥O2O企業,與移動醫療相關的應用超過2500個,今年將是洗牌年。”張流京說,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為了爭取用戶規模、占據市場份額,公司會進一步加大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

  在張流京看來,康之家有兩種盈利模式:一是線下門店與線上平臺相結合,利用O2O體驗店打通實體與線上的引流閉環;另一種模式是加盟店,康之家目前為超過2000家單體藥店提供藥品配送。

  “現在很多藥店把角色定義為線上客單的倉儲與配送中心,康之家希望把那些還沒轉型又不舍得花錢的單體店變為O2O,這種模式能夠快速復制。”張流京說,這些單體藥店大多在三、四線以下城市,醫藥電商的競爭遠沒有大城市激烈。但是,很多小店的經營者沒有形成互聯網思維,還需要時間去慢慢開發。

  對于這種O2O模式,張流京顯得信心十足。他說,康之家已啟動第一輪定增,并計劃在未來3至5年發展1萬家O2O加盟店。做電商的都在等政策放開、醫院處方外流,現在都是負毛利生存,但機會總會到來。

  藥店成本不斷增加

  在康之家不惜賠本做電商的背后,是實體藥店不堪重負的生存現實。繼2014年全國8萬家單體藥店消失后,2015年關店潮在行業內進一步蔓延。

  “2015年廣東地區關了幾百家店,全國還不知道。”張流京告訴記者,除了逐年上升的人工成本、租金等固定投入,新版GSP認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也將藥店的費用成本提高20%,一些本來營收有限的小藥店根本無法承受。

  廣東金康連鎖大藥房總經理鄭浩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若按照新版GSP標準對現有藥店進行改造,單是IT系統升級就要1萬元/個,執業醫師每個月人工約6000到7000元,空調系統少說也要1萬~2萬元,加上零零散散的裝修和規范,每個店至少需要投入5萬~6萬元。

  在現實情況下,沒有哪家藥店愿意在固定投入上增加壓力。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2010~2014年,連鎖百強銷售增幅持續回落,年銷售增幅分別為21%、12%、10.8%、9.9%和5.1%,零售業進入“銷售下滑、利潤下滑”的拐點。

  “醫藥零售本來就屬于微利,這兩年成本上升、收入下滑,一些本來就在盈虧線上掙扎的藥店肯定不愿干了。”廣州另一家連鎖藥店負責人認為,從補貼戰、價格戰到圈地戰,醫藥電商也在線下爭奪“最后一公里”。現階段而言,醫藥電商還需要時間培育網上購藥的消費習慣,尋找合適的盈利模式。

  該負責人士還表示,很多電商目前就是把實體店的商品搬到線上,換個形式而已,沒有形成有競爭力的模式,即便這個市場爆發,到時也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淘汰賽。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