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先生就廣泛關注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和中國金融業相關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當記者問及為何不用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發表看法時,他直言學術職位會令他的思考更加客觀中立,不會讓外界過多猜測他的立場和傾向。
向松祚表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貶值反應過度。他認為,確保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仍然是今年的最佳政策,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關鍵抓手或定海神針,同時人行將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有序逐步開放。香港商報記者齊曉彤
市場對人幣匯率過度反應
商報記者:您能否回顧一下去年8﹒13匯改到今年初以香港為主戰場的匯率之戰,國際社會的反映以及您個人觀察和感受?
向松祚: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或貶值引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我以為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趨勢感到擔憂。
其二,美聯儲加息引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匯率貶值、資金外流,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類似壓力。
其三,過去人民幣匯率高度穩定且單邊升值,匯改以來,匯率靈活性不斷增加,投資者和社會公眾還不太適應匯率的雙向波動,總以為升值才是常態,雙向波動或貶值不是常態,市場確實有過度反應的心理情緒。我認為去年8月進一步匯改以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小幅貶值嚴重反應過度。
其四、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快速發展,離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海外人民幣存款約2.7萬億元,香港大體占了一半。離岸市場的匯率完全是市場預期決定的,過度反應尤其強烈,國際炒家大肆拋空人民幣,并透過各種渠道從事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的投機套利活動,大幅度加劇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或短期內的貶值。國際炒作所用的操作手法是經典的「宏觀對沖」操作,即同時拋空匯市、股指和股票,與1997年國際炒家拋空港幣的策略如出一轍。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貶值直接影響在岸市場的匯率預期,客觀上加劇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和壓力。
人幣沒有持續大幅貶值基礎
向松祚:為什麼我說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過度反應?因為從基本面上綜合分析,人民幣匯率根本沒有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幅度同樣擔憂過度了。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將持續放緩,但即使放緩到GDP增速6.5%,中國依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進出口貿易將繼續維持順差;海外直接投資仍然在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盡管中國對外投資同樣快速增長,中國國際收支不可能出現大幅度的雙逆差或赤字;中國資本賬戶還沒有完全放開,資本流動依然得到謹慎和高度的控制;中國擁有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依然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原則上可以隨時干預匯市,維持匯率穩定。
離岸市場人民幣規模雖然越來越大,但是,如果需要的話,中國貨幣當局完全有能力影響離岸市場的匯率,遏制和反擊國際市場做空力量綽綽有餘。
維持匯率穩定符合各界利益
向松祚:更為重要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不僅符合中國自身利益,而且有利於全球經濟和亞洲區域經濟的穩定。如果人民幣匯率出現快速急劇貶值,必將引發周邊乃至全球貨幣匯率動盪。現在有些市場人士極力鼓吹人民幣匯率大幅度貶值,是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是別有用心的炒作。人民幣匯率的無序貶值不僅會嚴重沖擊中國經濟和金融的穩定,而且肯定會嚴重沖擊全球經濟和金融的穩定。
我相信國際上負責任的政治家、投資者和金融家都不願意看到人民幣匯率的無序貶值,這一點必須徹底講清楚。有些人士從中國穩增長的角度,認為匯率大幅貶值有助於刺激出口,這個論點已經不再成立。其實,匯率貶值刺激出口的效果非常有限。根據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影響內地出口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出口競爭力或比較優勢相對下降(主要是出口的產業結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實際匯率升值。其中,匯率位列第三。此外,內地進出口目前已經占到世界的12%左右,繼續維持高速增長已不可能,希望匯率貶值刺激出口從而穩定增長,是不現實的政策選項。
總之,2016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將是國際國內金融界和普通百姓高度關注的焦點,也是今年宏觀政策的焦點。綜合內地經濟金融形勢,通盤考慮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后的全球金融局勢,確保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仍然是最佳政策,是2016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關鍵抓手或定海神針。我相信,人行完全有意願、有能力、有手段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同時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有序逐步開放。
中國經濟增速不會V型反轉
商報記者:匯率預期與宏觀經濟預期密不可分,如何看待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決策層如何引導匯率預期走向明朗化而不是恐慌與重歸嚴格管制?
向松祚: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將長期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是經濟歷史發展的必然。世界上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永遠維持高速增長。內地經濟增速將持續長期放緩。五年內下降到6.5%,10年內下降到5-6%,是客觀規律所決定,是歷史趨勢所決定,是經濟內在的成本結構所決定。我不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會有所謂的V形反轉。
然而,即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到5%-6%,如此體量的經濟體,能夠維持如此中高增長速度極其不易,難能可貴。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某些市場人士擔憂的「硬著陸」,將會是一個平穩逐步的放緩和轉型升級過程。
匯率與股票市場息息相關
向松祚:匯率預期的管理極其重要,我們應該充分向國際國內投資者講清楚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不要回避問題,不要掩蓋問題,只要實事求是講清楚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困難、挑戰和機遇,投資者就能夠對中國經濟和金融有一個客觀理性的判斷,就不會出現非理性的恐慌行為。當然,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管理是極端重要的。我們對股票市場的管理確實非常不成熟,去年的股災和今年年初股市的劇烈波動,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悲觀預期,這是非常不幸的發展。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心理預期相互傳染,穩定人民幣匯率僅靠外匯市場的管理和干預還不夠,還必須盡快穩定股票市場,穩定投資者的預期。
我認為中國的匯率政策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有目的的維持浮動匯率和維持匯率的相對穩定。當然,我們需要采取更多具體措施向市場釋放更加明確和透明的資訊,讓市場投資者知道內地匯率政策的「底線」。我相信近期中國政府和貨幣當局會采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妥善管理和引導人民幣匯率預期。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相對穩定。
商業銀行有能力應對不良攀升
商報記者:您作為農行首席經濟學家,對2015銀行業的不良攀升情況比較了解,而股市、匯市的大幅波動對銀行業金融風險的積聚是否雪上加霜?如何減輕全球投資者對中國風險外擴的擔憂?
向松祚:隨著經濟持續下行,內地商業銀行體系的各種風險開始快速凸顯,商業銀行面臨資產、收入、利潤增速快速下降。不良貸款主要來自制造業和房地產業,部分制造業和房地產企業開始出現難以償還利息和本金的麻煩;企業之間的擔保鏈、擔保圈風險開始頻繁即發,某些行業和地區的金融風險已經進入高危期。
2015年,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經超過1.50%,部分銀行超過2%,實際情況比公布數據還要嚴峻。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從「雙降」到「雙升」將是新常態。盡管如此,我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商業銀行破產倒閉的情形。過去多年,中國商業銀行收入、利潤和資產快速增長,貸款損失撥備非常充分,即使收入和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中國商業銀行仍然有能力應對經濟轉型時期不良貸款的上升。當然,未來商業銀行將更加注重風險的防範和資產的保全,對於制造業、房地產業和高負債企業的信貸將更加謹慎。
建立央行主導的系統監管框架
商報記者:您對金融市場近期熱議的監管體制變革有何建議?
向松祚:我認為未來內地金融監管框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以人民銀行為主導,系統監管和分業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框架。即對金融監管職能進行合理分工,中央銀行担負系統監管職責,「三會」(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和地方政府金融辦負業務監管職責包括市場準入、行業規范、消費者保護等等)。上述改革思路有三方面的基本理由:
其一,商業銀行乃至整個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模式早已是大勢所趨或者已經成為現實。目前的「一行三會」分業或分工監管框架已經不大適應金融新時代和金融新業態,確實需要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
其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金融監管的核心職責或主要任務。一旦出現流動性危機或流動性風險,只有中央銀行才能夠解決流動性問題,才有手段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蔓延。因為只有中央銀行才能創造流動性,中央銀行原則上能夠無限創造流動性來應對危機。
其三,現代中央銀行的基本和首要職責就是創造流動性,擔當最后貸款人,防範系統性的流動性危機。從1609年創立的荷蘭匯兌銀行、1669年創立的瑞典中央銀行、1694年創立的英格蘭銀行到1913年創立的美聯儲,起因和初衷都是防範系統性的流動性危機。建立以中央銀行為主導的系統監管框架,其實是回到中央銀行的本源和本質。
簡歷
向松祚
著名宏觀經濟學家,現任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顧問委員會成員、研究委員會成員,《環球財經》雜誌總編;
師從「歐元之父」、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杰出校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友世紀創始人之一;
曾任職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業;主要著作包括《伯南克的貨幣理論和政策哲學》、《匯率危局--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匯率》、《孟岱爾經濟學文集》(譯著)、《張五常經濟學》、《金融危機和國家利益》等;
著作曾經榮獲中國圖書獎、《經濟日報》全國十佳經濟讀物獎、全國大專優秀圖書獎;
個人榮獲過首屆吳玉章獎學金、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訪問學者資助及其它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