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1月信贷激增创单月最高纪录 数据如何看?

2016-02-17
来源:香港商报

   流向难控实体受益否?

  人行昨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信贷投放纪录。专家表示,年初新增信贷的放量是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因素叠加的效果,并不可一直高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也不明显。由於流动性并不匮乏且风险窗口正在扩大,降息、降准可能会被推迟。专家称新增的信贷如果不能进入实体经济,而流入金融领域,将扩大金融风险。香港商报记者 伍敬斌

  季节因素致信贷放量

  在经济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人民币贷款创下新高,似乎与实体经济的萎靡不相匹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1月份信贷高增长首先是季节性因素,以往在春节之前,货币投放都比较多。但今年信贷增加幅度这麽大,则另有原因。由於近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行认为春节前后流动性趋紧,支付压力较大,於是采取逆回购措施,增加流动性,满足春节前后的短期流动性需求。余丰慧称,可能人行感觉春节期间流动性的不足,会波及商业银行贷款,对支持实体经济不利,所以也加大了债贷款力度,往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放的资金较多,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加大贷款以支持实体经济。这些可能都是造成1月份贷款增加的原因。但是具体到这些资金是否流入了实体经济,则值得怀疑。因为现在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并没有缓解,但这也不能怪商业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有充足的流动性可以贷款,是实体经济自身经营不景气,缺乏对贷款的需求。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亦表示,以往每年年初都有贷款增加的现象,加上去年年底贷款收紧,年初投放加大,也符合之前的规律。「由於中国的结构调整尚未到位,贷款增加的投向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对实体经济并没有想象中的支撑,即将出炉的PPI指标应该可以证明这一点。再加上一个月以来,人民币和股市的动荡较大,说明资金投向资本市场比较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好,经济和金融错配严重。」

  「双降」或推迟

  对於信贷高增的持续性问题,谭雅玲认为,长期来看,这样的贷款增加不可持续,未来肯定会收紧。现在很多人猜测会不会降息降准。实际上,现在中央银行的宗旨和原则比较清晰,即未来采取数量规模的宏观调控会减少,结构性的宏观调控会加强。「所以现在中央银行用的是短期杠杆的结构性产品,而不是用利率和汇率的因素去调控。这种情况下,降息降准应该会推迟。」谭雅玲并指,目前市场并不缺流动性,货币供应量达到140万亿,这个量还在不断滚动加大,表示未来的市场风险窗口在扩大,所以风控显得特别紧迫。另外,从市场的生态环境来看,人们的情绪和讨论问题的角度仍然是关注数量和资金规模,而不是关注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这样的背景下,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不大。余丰慧亦认为,信贷高速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2月份就会降下来。而对於降息和降准,余丰慧表示,实际上人行的高层都已表态过,降息和降准都将会谨慎。降息降准后,会使人民币汇率不稳,造成资本外逃,风险更大。所以现在主要采取数量手段,如逆回购,以及各种形式的债贷款来增加市场流动性。

  实体经济企稳难期

  余丰慧还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已经成为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本届政府一直要求人行加大货币投放,而增加信贷是货币投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今的政策并不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而是加大货币投放。这些钱如果进不到实体经济,那麽这些货币必将进入别处,包括股市;更可怕的是,有些货币可能连股市都不进,就在银行系统里玩「钱生钱」的游戏。这样就会放大金融风险。所以,新增贷款的增加不能代表实体经济的企稳,也说明不了经济的拐点。可以看到,刚刚公布的1月份进出口数据不尽如人意,说明国内生产和国内需求都不甚景气。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