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昆
日前評級機構穆迪調低了香港的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變為負面,引來了港府及各界的反駁。對此事及其含藏的問題不應忽視,要及時作更深入的了解。
應降美國評級才對
如果評級是指客觀科學的判斷及根據事實而作出調整,便應采有則戒之無則勉之的平常心對待,但此次調低卻非依據堅實的財經走勢作出,而是基於一些虛無縹緲且充滿偏見及抹黑的政治緣由,故必須警覺背后的地緣政爭意義。穆迪指香港與內地關系緊密將影響港府政策的可信性及有效性,還稱明年的特首選舉將會緊張升級,其本意在於批評內地干預香港事務令「一國兩制」變樣,這明顯是西方特別是美國基於偏見的扭曲思維。
眾所周知,在「一國兩制」下,中央在本港事務上有按基本法指定的參與權,絕非所謂「干預」,在有些情況下,不「干預」便是失責而令主權受損。與此同時,與內地關系緊密是本港的機遇、優勢而非風險或負擔。各國都積極爭相與中國強化關系,如英國等都不顧盟友美國的反對加入亞投行,美國的企業以至地方政府亦多努力與中國官商建立或深化關系。無疑,這些表現均已對美國遏華政策的可信性及有效性有負面影響。
所謂特首選舉令香港政治惡化而要降評級更荒誕至極。這種聯繫只是基於帶偏見的假設而來,但現實中卻有真的美國案例。美國總統選戰中,特朗普的冒升已令共和黨分裂,日前在芝加哥造勢會上,支持者與反對者竟初則口角繼而動武,因拳來腳往使大會要被迫取消。總統選舉確已令政局日益緊張,而這也確會令美國未來的外貿、移民、難民及民族等多個重大的政策受到影響,令其可信性及有效性成疑。顯然,按穆迪的邏輯,應先降美國評級。
以政治偏見代替嚴謹經濟科學及事實調整評級,顯示穆迪已淪為美國遏華戰略的鷹犬之一,其客觀性及獨立性的假面具已被徹底撕破。在金融海嘯后,「權威」評級機構的信譽已損蝕不少,這次更可謂全付東流。必須留意穆迪所用邏輯,正是本港反對派和搞暴動的本土派激進分離主義分子的「去一國」論點,故降級有為這些人搖旗吶喊的作用,在這陣子美國加強遏華力度之時出現殊不偶然。
這乃與之前索羅斯大力唱衰及做空中國的策略互相呼應:穆迪同時調降內地及港澳評級,實從旁支持索羅斯做空。無疑這也是美國遏華策略在財經戰線上的新一輪部署。何況穆迪的降級不單是想在財經方面打壓兩地,也同時是插手香港政事之舉,希望由政治上的策反來增強財經打壓力度。對這種通過財經干預港政并引起政經惡性互動的創新招式,兩地都應予以密切注意,并作出反制部署。
對港財經直接影響不大
從實際層面看,降級對本港財經的直接影響不大。降級的影響主要是提高融資成本,但港府財餘豐厚不必借貸,故降級無關宏旨。對本港企業來說,本地及國際投資者大多熟悉港情企情,基本上不會受評級改動影響。當然,對一些外資尤其西方的基金及金融機構來說,降級或有影響,但他們主導不了本港市場,反或因此令其在港業務受制,喪失機遇。與此同時卻仍應提高警惕:須防降級之舉是配合索羅斯等大鱷對香港股匯市場發動新一輪攻擊。何況除了上述的財經動作外,美國還會有各種政治手段來插手香港政治及社會事務,如通過國際表態就李波事件施壓,讓外交官員與暴動搞手密會,和通過NGO接觸來支持反中亂港活動。
港應建評級機構
看來,中央及港府有必要準備一些反制措施來對付通過財經渠道進行政治攻擊的個人或機構,還應從此次降級看到評級作為金融武器的潛力。為保政治及財經安全和充分發揮國金中心功能,香港必須建立本地的評級機構,以免在這方面全部依賴外人。多年前,便有學者提出本港應通過公私合作來建立評級機構,但港府一直未有回應和行動,實缺乏遠見和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