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走訪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 一期展覽中心7月將完工

2016-03-16
来源:四川日報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攝于2月26日﹚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供圖

  制圖/盧浩

  【點位名片】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是省重點項目、天府新區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總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國際展覽展示中心57萬平方米,含室內展館面積20萬平方米、室外展場10萬平方米,可布置1萬多個室內國際標準展位;二期工程國際會議中心8萬平方米,會展商務中心3萬平方米,四川規劃館3萬平方米,國際商品常年展覽展示區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永久會址。

  搶工快

  一次解決問題超百個的協調會

  3月7日晚7點30分,記者走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工地時,逾30萬平方米的巨大場館已隱入夜色。但路并不難找,因為主入口前的廣場仍亮著燈,3臺混凝土泵車、數十臺灌車在搶建運輸建材的道路。“噠噠噠噠”……循著場館內部傳來的電鉆聲,記者見到了還在加班的水電工楊世軍和呂成,“今天必須把孔打完,不然影響明天后續工程進度。”從中午到這會兒,他們還沒吃上飯。

  工地旁被工友們戲稱為“春熙路”的集市上,則另有一種喧嘩。從工地出來,工人李頂順要來一盤拌豬頭肉、兩瓶啤酒,和工友扯過凳子來坐下談笑,“現在還算不上忙,接下來可能才叫惱火。”

  李頂順的預感沒錯。1個多小時前,他的上司、場館通風系統負責人李永軍沒顧上吃飯,被緊急從工地召來開生產協調會。項目進入沖刺期,要給所有負責人“加壓”。

  “不要給我講理由,這周干不下來,你拿話來說!”那是下午6點多,當記者推開項目部板房會議室大門,正好傳出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生產經理馮剛的“咆哮”。逾60位各專業分包負責人圍坐左右,鴉雀無聲,一種無形的壓力彌漫房間。

  馮剛在逐一確認工期。“能搞定不?”“C場館消音器沒裝,我們砌筑的工作只有等著。”回答的人同樣直率。馮剛眼光立刻轉向消音器負責人。后者嘟囔著說安裝橋架配套出了問題。“橋架那邊我去協調,弄好后3天內你的工作必須搞定!”“好,下一個,(完成任務)有啥問題?”……就這么一位位問下來,直到問完所有人并當場協調解決問題超過100個后,這個會才宣布結束。全程沒一句空話,也沒一個人提前離場。一看表,時針指向晚上9點30分,會議已開了3個多小時。

  走出會議室,寒風中馮剛縮著脖子:“干了幾十年,這是最難的一個項目。”馮剛感慨,項目用鋼量11萬多噸,比北京“鳥巢”還多,但是工期卻十分緊張。項目涉及機電、園林景觀、裝修等十多個領域,千頭萬緒。“這是四川的重點項目,不能接受哪怕一天的延遲——已經有不少重量級展會在等著了。”他說,即便工期正常,也要想方設法往前趕,一點兒馬虎不得。

  沒說幾句,馮剛匆匆和記者道別。“明天一早的項目沖刺階段搶工動員大會,需要一份詳細的倒排工期進度表,還有很多現場的事情需要協調。”

  設計細

  一塊選了近1個小時的室內地毯

  3月8日,天空中飄起了小雨。

  早上7點,記者隨著開工的人群涌入工地。不遠處,借助晨曦的微光,昨晚還朦朦朧朧的博覽城已將設計之美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眼前:延綿約1.3公里的象牙白金屬屋頂和高聳達數十米的全玻璃立面,共同構成簡約而磅礴的“V”字形。屋頂干凈而平滑的曲線,如層層波浪在高空起伏。

  在采取了安保措施后,記者登上了30米高的場館屋頂。第一步就讓人驚訝——金屬屋頂居然像海綿一樣軟!腳一離開,又自然彈回原狀。“鋁制外表下面,還有16層之多!”馮剛說,多層屋頂具備節能、保溫、通風、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這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

  從屋頂下到場館內,設計的匠心同樣隨處可見:平整地面下都預埋有復雜的管線通道,可在場館任何一處地方接出水電氣等,應對展會活動需要;從外面看通透簡潔的玻璃幕墻,背后則用小巧的金屬吊桿和支架固定,“就這個支架,為了采光和美觀,如何做得更小一點,設計和施工磨合了近一年。”馮剛說。

  從場館出來,記者偶遇項目總設計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錢方——這位身著中式黑衫的“文藝范兒”設計師,以近乎貼在地上的姿勢,在戶外工地上查看著什么,青色圍巾垂到地上也渾然不覺。

  【蹲點札記】一座新城的心跳聲

  博覽城工地,離天府新區主干道之一的天府大道不遠。之前來過3次的同事,自告奮勇地為行車指路。一路向南,她卻找不著當初通往博覽城的小路,“一年前這兒還全是農田,就一根鋼筋立在土里。”如今放眼望去,到處是施工便道,通向不同的工地。

  站在博覽城F館外,斜對面為會展配套食宿等功能的一家五星級酒店、一家商務酒店已具雛形;正對面,施工中的海關大樓將為外貿展等提供直接支持……有人說,博覽城就像火車頭,能為天府新區牽引出現代服務業這輛高速列車。

  如果將視野放寬到天府新區1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會看到更多類似場景:成都科學城規模初具,引來創新創業企業競相落戶;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蓄勢待發,相關產業紛紛布局……這片充滿活力的沃土,正形成一股輻射全川的磅礴力量。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采訪中聽到的一句話,“報道那么大個項目,你們有沒有記錄歷史的感覺?”從這位工地項目主管身上,我們看到那種屬于建設者的激情洋溢和對這座新城的期待。

  熱氣騰騰的工地上,施工作業的聲響不時入耳,這分明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傳出的心跳聲,朝氣蓬勃,充滿希望。(記者 范英 董世梅 熊筱偉 趙若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