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說潮流 說制作者空間

2016-03-21
来源:香港商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蘇錦梁
 
  MakerSpace(制作者空間)近年開始在內地和香港流行,Maker(制作者)傳統代表親自動手制成物件的人,例如家具木工或麵包師傅。到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制作者有更廣義的解釋,就是自己動手制成實物后,再通過網絡分享制造過程與想法,甚至跳過傳統的流程直接將物件銷售到國際市場。
 
  制作者空間源自美國
 
  早於2006年,制作者空間已開始在美國出現,到了2009年,在群眾募資平臺的帶動下,令到很多源自個人創作的產品得以突圍而出。這群制作者可以運用新的經濟模式,打破舊有的限制,另辟蹊徑走出自己的路。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注意到制作者運動的潛力,他在去年6月史無前例把制作者嘉年華會移師到白宮舉行。而去年以4億美元被以色列公司併購的MakerBot公司,他們產品的原型,就是在紐約的制作者公司制造出來的。
 
  在制作者空間創作,每人都有著制作者的身份,互相分享和改良創意。個別制作者空間實行會員制,為大家提供創作平臺,有一些亦設家庭會員制,一家大小一同發揮創意,增進感情。非會員也可以參加定期舉辦的工作坊。大部分的制作者空間都提供制造產品原型(Pro-totype)并進行小量生產(Small-QuantityManufacturing)的共用空間,備有各類儀器,例如3D打印機、鐳射切割機、金屬切割儀器及各類工業用具零件,并設流動工作桌,隔板亦可靈活移動,可隨意調動活動空間,設備之多,如同一間科學研究所。
 
  制作者空間在港出現
 
  制作者空間亦開始在香港出現,只要有設計概念,就有工具材料可以付諸實行。去年在油塘成立的Maker-Bay(工匠灣),正是一個好例子。創作除了想像以外,還須配合工具、材料及環境。工匠灣選址近海的油塘船廠及鯉魚門海旁,以海為伴,引發靈感,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有利創作人之間的交流。
 
  工匠灣的創辦人CesarHarada是法日混血兒,Cesar是一個30出頭的企業家,也是一個發明家和環保分子。他曾在投資推廣署舉辦的StartmeupHK創業論壇獲取大獎。多年來,政府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他們來到香港與本地人才互動,在香港創造一個良好的、追求卓越的氛圍。
 
  投資推廣署為工匠灣提供了在香港成立制作者空間的實用資料。至於為何會選擇香港?原因包括香港與深圳接近,而且稅率低,成立公司容易,在香港設計的產品,能迅速在深圳大規模制造,而且交通便利。香港有很多有利條件創業,制作者空間可以鼓勵創新創意,培育制作者社群。
 
  身處網絡時代,我們隨時可以在互聯網尋找各樣的制作方法,從而提升自己制作發明的能力,亦可以在制作者空間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及交流創作心得,激發創意火花,甚至一嘗創業的滋味,將創意轉化為商機。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