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
當周邊發展迅速令香港的競爭力不斷相對下滑之際,確有必要就此事作更詳細及深入的探討,以助人們了解實况。
價格競爭力乏優勢
競爭力中最基本者是價格競爭力,而香港從來在這方面只有劣勢沒有優勢。香港經濟一直在高成本基礎上運行,而最近情况更有惡化之勢。據仲量行最新全球優質寫字樓報告,香港已成為全球租金最貴的地區。另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報告,香港連升七位成為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地區,與蘇黎世并列次席,而僅在連續三年居首的星洲之下。香港的成本上升既有外來也有內在因素,國際上的有港元隨美元之升值,本身的則有人為及政策因素,如限制輸入外勞以致勞工短缺、工資上升,和之前的供應斷層令樓價急升等。與內地經濟融合令來自內地的需求急升同樣有重要影響。顯然,上升來自成本推動及需求拉動的雙邊效應。
然而價格并非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香港多年來在高成本下仍能繼續發展及提升生活水平,主要是以優質取勝,并以此掩蓋了高成本的劣勢。顯然維持優質乃香港首務,而這方面的情况卻更不樂觀。香港的主要優勢是良好的投資環境,包括有完備高效的基建、行政管理、教育、法治等系統和自由及國際化程度高。但在近年這些優勢已開始受到嚴重損蝕,如基建項目每逾期超支,教育重量輕質,長決策周期令行政效率漸降等。更嚴重者是社會撕裂日甚,政爭日烈,內耗不止,已直接妨礙經濟活動并影響發展前景。另一個過去曾有過的優勢——經濟轉型(包括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已不復存,轉型遲緩更成了老大難問題及明顯劣勢。
全要素生產率難提升
由於香港沒有自然資源優勢,故出路只能在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之上,由此獲取增長及持續發展動力。過去曾憑投資環境及轉型優勢在這方面取得良佳進步,故香港經濟不斷發展,民生不斷改善而榮景持續。但如上述這些優勢已在損蝕甚至消失,自令競爭力下降而經濟也缺乏內生發展動力,其影響正日益明顯,經濟敗象漸露。
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決定於要素質素、技術及管理水平及企業家精神等的改進、增強。香港在這些領域的不足日益明顯,特別是缺乏創新能力更成為致命弱點。最近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便直指香港必須在創新科技上追上去,不成功便成仁。他也指出其難度不少,且已落后於深圳30年,當地已成為全國主要創科中心之一,專利產生數目居全國第一,高科產業成行成市。反觀香港則錯過了兩大建立創科行業機遇,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其他三小龍大力發展創科時未有跟隨,二是董建華政府時代有大型科研公司想在港設廠卻未能成事。
黃校長之言一針見血,指出了香港發展的最根本缺陷。實際情况從大疆的故事中可清楚見到。大疆公司乃全球最大商用無人機產銷商,總部設在深圳,其創辦人乃來港讀大學的內地生,畢業后本想留港創業,惜不得要領,轉往深圳后即一鳴驚人。由此可見深圳已成世界級創科中心,定可在短期內培育出世界級創科企業,并形成一個新興產業。相比深圳,香港確落后良多,若以奧運賽事作比喻,深圳在競賽中已名列前茅,但香港還未取得參賽資格,差距之大不言而喻,要追上確非易事。董建華時代曾作過嘗試及努力,但可惜未成大業。其后曾蔭權時代搞優勢產業只是虛應故事,并無多少實質,現時在梁振英時代重新起步,已浪費了許多光陰,何况更遇上事事政治化逆流,施政舉步維艱,故前景如何尚難逆料,對此絕不宜盲目樂觀。
無論如何,沒有創科能力及新興產業的發育,全要素生產率不可能提升,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繁榮也不可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