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彭斐
對擁有境內外4個上市平臺的兗州煤業來說,縱然根基深厚,但煤炭行業的勢微,讓這家老牌煤企難逃業績下滑的現實。
3月30日,兗州煤業發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其690.07億元的營業收入雖同比增長5.64%,但8.59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同比下降60.28%。事實上,兗州煤業的盈利已屬難得。據市場統計數據顯示,38家煤炭類上市公司中,20家預告2015年凈利潤虧損,虧損比例在50%以上。
不過,較于主營業務業績的下滑,兗州煤業卻頻頻跨界投資。3月30日,總部位于浙江的浙商銀行登陸香港H股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浙商銀行H股IPO共獲得5名基石投資者捧場,其中即出現兗州煤業子公司兗州國際的身影。
兗州煤業凈利大降6成
實際上,資本市場對于上市煤企2015年的業績情況早有心理準備,但具體數據被披露出來之后,不少投資者還是感到驚訝。
2014年,兗州煤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22.842億元,但在一年之后雖仍是盈利狀態,但卻在下降60.28%后至8.595億元。
對于原因,兗州煤業在1月底的公告中提到,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公司商品煤銷售價格同比下降,影響2015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減少約27.3億元。
兗州煤業董事長李希勇則通過2015年財報中稱,去年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環保壓力持續加大,煤炭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煤炭價格低位運行,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經濟持續下行。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報中稱,兗州煤業的業績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煤炭價格下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兗州煤業的境遇,也是煤炭行業勢微的一個縮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5年底,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單邊下跌至370元/噸,比年初降低150元/噸以上,降幅達30%。另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2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3187.3億元,同比下降17.1%;但利潤總額為-9.3億元,同比跌幅高達111.1%。
多位煤炭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在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兗州煤業仍能夠盈利,并保持在行業內的前列,已頗為難得。而在兗州煤業方面看來,這樣還要得益于公司積極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等措施,不斷提升公司經營管控水平,推動各項業務協同發展。
染指金融業 跨界投資頻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煤炭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兗州煤業還能賺錢,除了壓縮成本,金融業務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015年,兗州煤業通過實施美元債券回購及減持申能股份、連云港股份等措施,公司實現投資收益3.008億元,影響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256億元。與此同時,“一煤獨大”的觀念,在兗州煤業管理層的意識中也出現了改變。比如,董事長李希勇提到了堅持產業運作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
李希勇稱,加大資本運營力度,通過增資上海中期、收購東華重工股權、認購齊魯銀行股票和增資中垠融資租賃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推進公司由“產業運營”向“產融一體、財富增值”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打造產業運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的戰略發展方向,兗州煤業早已“染指”金融業。
早在2014年年底,兗州煤業以7.829億元的價格認購齊魯銀行2.4621億股定向增發股票,齊魯銀行于2015年6月29日順利登陸新三板。緊接著, 2015年3月份,兗州煤業還花費2.6456億元參股上海中期期貨有限公司,獲得33.33%股權。
跨界金融也為兗州煤業帶來了甜頭。截至2015年上半年,參與齊魯銀行定向增發已為上市公司貢獻了1.847億元的凈利潤。
不知道是否因為嘗到了甜頭,兗州煤業在金融業務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3月9日,兗州煤業正式對外宣布,將投入19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6億元)認購浙商銀行4億股,從而將成為后者參股股東。
在業內人士看來,像煤炭這樣的產能過剩行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放貸時都很謹慎,但通過參股等方式與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對于煤企日后融資無疑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