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夏斌:
現任國務院參事,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南開大學國家經濟戰略研究院院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當前中國經濟的運行情況比成熟的市場化國家復雜得多,因為是不定型的漸變、轉軌。我們還需比他們多考慮政治與經濟改革的平衡問題。事情很復雜。現在經濟系統的執行力很差,多憑“文件主義”。我聽說一個地市的金融辦,一年下發和轉發省里、中央各部門的文件多達1000份,金融辦最多就幾個人,一年下發文件1000份。一年365天,可以想見,他們還能干什么事。靠文件、靠口號、靠書本知識,根本指導不了中國復雜的改革開放實踐。
但現在又不是講領袖、講英雄的時代。怎么辦?靠制度建設。建議在內部建立決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評估制度。如果不允許反思和議論是非常危險的。短期如何防止經濟由減速迅速滑向“失速”?
失速是個不容易定量的概念。我認為,相對于社會動蕩而言,GDP跌到6%未必會失速,跌到6.5%未必又不是失速。關鍵看政策制度的配套安排,看人們的預期。
對于失速問題,我們一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計與準備,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說了幾年的“調整”已被耽誤了不少時間,短期內能否馬上找到特別有效的圓滿的政策措施是關鍵,不要估計過高,當然工作還是應該盡力。
現在的財政、貨幣政策是積極的。新的增長點在方向上、文件中應該說也找到了,任務也布置了,但是微觀情況仍然相當不好。市場預期非常不穩定。怎么辦?現象表現為金融,是資源配置有問題,但我認為本質上不是金融問題,本質上是實體經濟中的結構和改革問題。當前的資金量是松的,但是松不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是因為地方大量的債務壓力和有些地方平臺的龐氏騙局以及一些大國企的產能過剩吸走了大量資金。現在的問題是“八個瓶子七個蓋兒”,蓋來蓋去缺少一個蓋兒。怎么辦,要打破一個瓶子。僵尸企業、資不抵債的企業該破的要破。新增長的動力靠的是企業家精神,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有資源的沒有動力,如地方平臺和國企,有動力的沒有資源,如中小企業和民企。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當前中國經濟的命脈、關鍵是什么?就是要加快國企改革。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轉型調整”和“市場出清”在經濟學上幾乎是同義詞。
具體怎么辦?改革的內容涉及很多,國務院也做了大量的布置。我在此僅講5點意見。
一、對地方平臺的不良資產要趕緊剝離,讓地方政府輕裝上陣,不要再拖累它們新的投資。要打破隱形擔保和剛性兌付,讓矛盾暴露出來。不要再加重金融市場的扭曲行為。可以按照市價或者溢價打折剝離不良資產,讓銀行先承擔一塊損失,“出表”。然后,這塊繼續在市場上經營,最終損失原則可以先定下來,由中央、地方、銀行共同承擔。中央可以先承諾承擔一塊,剝離的事就可以趕緊辦起來了。
二、用時間換空間的壓力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緊迫,我們要特別重視大量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收購兼并,這是大頭,從總量上講這遠遠比抓創新、抓新業態重要,這是經濟增長的大頭。我們要打破常規,大刀闊斧改革。財政和銀行應該盡快安排一批專項資金搞收購兼并,特別要支持民營企業對競爭類國企的收購兼并,加快傳統行業、競爭性行業、企業的國退民進。要明確制度,防止秋后算賬。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國企改革已經成為當前整個中國經濟改革的命脈。金融是核心,但不是當前中國整個改革的關鍵。
三、基于中國潛在增長和國力的情況,這幾年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擴大到3%。加大有效、精準化的投資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網管投資之外,應大力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費的公共服務的投資,學校、醫院、養老、健康保健、旅游等。國慶長假時中國流動旅行人口達7.4億人次,你想想多少人在坐火車、坐飛機、吃、玩。政府債務壓力大,中國的老百姓(46.140, 0.14, 0.30%)消費欲望沒減弱。另外,我們還應進一步深挖減稅的潛力。
四、認真反思去年股市和匯市波動中的教訓,以全球視角充分認識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對中國資本賬戶的開放,一定要慎而又慎,做到不趕時間,不趕任務,實事求是,水到渠成。我們要利用好當前資本賬戶仍然部分管制的時機,在抓緊解決好大量僵尸企業和一些龐氏騙局的基礎上,加快降息步伐。降的速度應該是一步降到位,迅速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全社會的負債率。但前提就是資本項下的部分管制,僵尸企業要出清。
五、當前中國產能問題嚴重,但中國這么大,又是一個內部差異很大的大國,我們應該對不同地區實行區別對待的經濟政策。不要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腳。要在控制好重復建設的前提下,把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給沿海地區的土地、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允許在中西部地區繼續實行,防止更多的低端制造業繼續外流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這有助于穩定當前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當然前提是在盡可能控制重復建設的情況下。
(文章節選自本書序言,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