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中國自主創新技術裝備"點亮"國際管道展

2016-04-18
来源:經濟日報

  在中國國際管道大會展覽會上,工作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CPP601鋪管船模型。 記者 齊 慧攝

  4月12日至14日在河北廊坊市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管道大會展覽會上,中國管道行業的高精尖技術裝備和自主創新的新技術吸引了國內外參會人員的眼球,為這濃濃春意增添了一抹暖色。

  最吸引參會者目光的是今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展示的三項技術裝備——CPP900自動焊設備、三軸高清漏磁檢測器和CPP601鋪管船模型。

  “上午已經有美國、英國、沙特等國家的人來這咨詢了,對我們的產品非常感興趣。”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展臺前,這些裝備看起來像一個個小型智能機器人。“這些技術裝備可不是空有其表的花架子,有高顏值更有真實力,這些先進的技術在全球管道同行中贏得了廣泛關注和贊譽。”講解員為參觀者一一介紹。

  “在您眼前的這臺CPP900自動焊設備,是我國打破國外多年壟斷,自主研發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成本比國外降低30%,并且在后期技術維護和服務上更具有優勢。”講解員說。

  中國石油管道局參與建設了中國70%的能源戰略通道。為了不受制于人,1999年管道局開始管道自動焊接技術的研究及配套焊接設備的研制,由研究院自主研制的PAW2000單焊炬自動焊、PAW3000雙焊炬自動焊在西氣東輸、西氣東輸二線、西氣東輸三線、印度東氣西輸等國內外重大管道工程中創下佳績。然而,由于缺少焊縫跟蹤功能,在焊接過程中易出現焊縫缺陷,影響了焊接質量和速度。

  CPP900自動焊采用模塊化、可視化、強弱電分離等先進技術,其最大優勢在于自主研發的焊縫自動跟蹤技術,這項技術保證了焊槍姿態可在焊接過程中隨焊縫具體形態進行實時調整,使焊縫不易出現缺陷,保證焊接精度和質量。通過與CPP900控制系統的融合技術,使焊接設備更加智能化、自動化,不僅降低了焊工的勞動強度,而且焊接速度快、質量穩定、一次焊接合格率高、易于操作。

  通過焊縫自動跟蹤系統與CPP900外焊機的性能匹配,使二者性能完美融合,實現了真正的智能化焊接并成功運用在實踐中,這無疑為管道建設帶來了整體性和革命性的變化。

  在管道監測方面,中國也具備了世界領先的高端技術——三軸高清漏磁檢測技術,搶占了檢測技術的世界制高點。

  漏磁檢測是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因檢測結果可靠、人為因素影響小而應用日益廣泛。其原理是在管道內放入漏磁檢測器,管壁被檢測器自身攜帶的磁鐵磁化后,通過檢測磁力線的變化,發現運行管道存在的缺陷。

  “多年來,三軸檢測技術被國外公司所壟斷。2009年,我們開始自主研發這一技術。在經歷了近萬次的牽拉模擬試驗,以及周而復始的‘消化、吸收、研發、失敗、改進’這樣一個艱難且漫長的研制歷程,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了管道無損檢測技術中的一些理論問題、關鍵技術和應用工藝等難題。掌握核心技術理論后,檢測公司在試驗基地相繼開展了打壓、溫度、振動、靜態、動態、牽拉等近萬次不同種類的測試,取得了試驗階段的成功。”中油管道監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處副經理曾維樂介紹說。

  2013年4月,管道局研發出國內第一套直徑711毫米三軸高清漏磁檢測器,并在實踐中成功應用。2014年,設計更為精密、技術上更為成熟的直徑1219毫米高清漏磁檢測器從收球筒中順利取出,基礎數據采集量是傳統漏磁檢測器的三倍。

  自此,中國管道漏磁檢測技術步入“三軸時代”,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和國外公司同臺競技。管道局依靠自主創新站在了檢測技術的前沿,搶到了制高點,也掌握了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使管道局的核心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自動焊、漏磁檢測、鋪管船……這只是此次裝備展示的冰山一角。多年來,我國在管道行業的發展上,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使科技創新真正為可持續發展牢固根基。

  專家指出,未來油氣管道的發展是管網化的、多介質的、多源多用戶的,結合高效運行、風險評估、環保和數字化技術,新的世界級技術難題還將不斷涌現。同時,油氣管道本身的技術發展,如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大量應用,也迫切需要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以適應油氣儲運行業的發展需要。這些都離不開自主創新。唯有依靠創新,才能發展更先進的技術、拓展市場、實現更優的成本,營造更有力的競爭優勢。(記者 齊 慧)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