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漫遊費風口上的運營商 請不要當鴕鳥了

2016-05-05
来源:飞象网

  飛象網訊(吉利/文)近段時間,取消漫遊費的輿論一直甚囂塵上。對這項觸動消費者神經的事情,有網民議論紛紛,有媒體發聲呼籲,有各路專家撰文分析,有監管部門做出回應。是否需要取消漫遊費,已經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時候,遭到猛烈炮轟的運營商,適當時候也該發聲自證,別再繼續鴕鳥般的視而不見。當然,雖然在特定國情下,取消漫遊費,運營商說了還真不一定算。

  取消漫遊費輿論甚囂塵上

  “取消漫遊費,要明確時間表”、“漫遊費 離免費還有多遠?”、“取消漫遊費,不妨給出時間表”、“漫遊費豈能被運營商牽著鼻子走”、“取消漫遊費別指望運營商良心發現”、“漫遊費成本為零,為何還不取消”....。。一系列發文又一次把運營商和漫遊費推上了輿論的風口。

  關於漫遊費應該取消的核心關注點,無非集中在“成本”、 “技術”、“管理手段”等方面。

  “漫遊成本為零,因此資費應該為零,漫遊費‘無本萬利”’。這是認為漫遊費應該取消的最大理由。

  對此,電信分析師馬繼華直接指出,認為漫遊費是“零成本”是想當然。他指出,“漫遊費的確是依托於運營商已運行網絡,但運營商的費用收取是一個系統,並不能分辨出來什么業務有成本,什么無成本”。

  “對運營商而言,只要用戶進行網絡通信,甚至只要注冊了號碼,占有了資源,成本就已產生,接下來就是用什么方式來計費的問題。如果運營商不收漫遊費,那就可能提高其他費用以保證總收入穩定,這樣看,漫遊費‘零成本’的說法站不住腳”,馬繼華稱。

  獨立IT分析師付亮也認為“這是對民眾的一大誤導”。就通信服務而言,如果不跨運營商出現了“網間結算成本”,否則多打一分鍾電話,或多使用1M流量,成本基本沒有變化。因此,幾乎所有的通信服務都沒有直接成本,可以說是附加費用是零。但所有這些服務,都要分擔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折舊和網絡維護成本,因此成本都不是零“。

  “至於為什么漫遊資費高,本地資費低,那是為了給只在本地使用且使用量較小的低端用戶更低的資費,或者說,用漫遊的高資費彌補本地的地資費”。

  而從技術角度,漫遊費取消是否只是改改套餐設定那么簡單?實則不然。“海量用套餐梳理一遍,工程量相當大。2008年漫遊費調整為主叫0.6元/分鍾、被叫0.4元/分鍾,當時運營商想用兩周時間進行調整,但實施起來發現兩個月都完不成”,付亮表示。

  實際上,電信運營必須不間斷提供服務,運營商在後台更改用戶資費體系困難重重。“一是或會導致計費混亂;二是逐個清理二十年運營積累下來的數以萬計的套餐,會耗費巨大人力和相當時間;三是用戶與運營商簽有服務協議,在未取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更改用戶套餐計費方式牽扯法律問題”,馬繼華指出。

  另一方面,一項通信資費結構的合理不合理,或者要存在還是取消,除了受到市場這一無形大手的影響,還是一種管制手段。

  在4月28日的“2016年一季度我國工業通信業發展報告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問時談及漫遊費官方說辭“從政府而言,隨著技術進步,不斷推動競爭,促進企業來降費,這是應當進行的措施,但突然取消漫遊費並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方向”,“(是否取消漫遊費)不是政府的工作,而是應該交由市場來決定”。

  話雖如此,但在目前的通信服務環境下,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行政管制手段。

  目前來看,“運營商制定的資費套餐是綜合考慮的,或者說是交叉補貼的,運營商鼓勵使用的服務,資費就會便宜,運營商反對的服務,資費就會貴些,但運營商總體的盈利會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這實際是管理問題”。

  運營商不能永遠當只鴕鳥

  取消漫遊費熱議看似是單獨事件,但實際上,近兩年運營商的輿論環境一直很惡劣,從流量不清零、假寬帶、高資費等等無一不中招。這實際上折射出運營商與用戶的溝通欠缺,一遇負面信息,便委屈求全、能躲就躲,這使得雙方矛盾愈發突出、輿情危機隨之加重(付亮)。

  就漫遊費一事而言,雖然前有技術掣肘,後有國資委考核限制,以及上限管制的介入,但“如果運營商不及時去辟謠,段子就可能越傳越火,這就逼迫運營商積極作出表態、采取策略應對”。

  最後,專家建議,(就取消漫遊費一事),政府的介入,不是強制要求運營商迅速、全面下調漫遊費,而應逐步引導取消,讓一部分漫遊資費先下降,在政府沒有要求的方面,運營商的動作可以緩一些。同時,給運營商足夠的調整空間與時間,也不會對運營商的利潤造成太大影響。

  而對運營商而言,推動運營商優化套餐,拉動用戶轉向無長途無漫遊的套餐,對資費結構早落後於時代發展數年的套餐,應建立“退出”機制。隨著套餐種類減少,運營商優化資費才會更加靈活。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