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配图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本周发布了4月份人民币追踪报告。
按照交易额计算,4月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占比由3月份的1.88%微降至1.82%,在国际支付的排名则由3月份的第5位跌至第6位。有专家分析指出,在美国加息预期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脚步难免放慢,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性情况。
SWIFT表示,4月人民币支付总额较前月下降7.73%,而同期所有货币支付总额下降4.6%。报告显示,印度采用人民币支付内地及香港款项数量上升,但该国人民币使用率在亚洲国家中仍然偏低,在全球范围内排第38位。4月份,印度和内地、香港所有支付交易中,有3.8%采用了人民币,而两年前仅为0.2%。由此可见,人民币仍是印度和内地、香港之间的第四大支付货币。
SWIFT指出,去年8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一度跃居第四位,随后上升势头逐渐消退,原因是波动的汇率水平以及疲弱的经济状况,抑制了外国投资者使用或持有该货币的意欲。4月份,国际支付货币排名前五位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加元。
而在3月份人民币追踪报告中,按金额计算,人民币仍稳定保持全球支付第五大最活跃货币地位,市场份额为1.88%,略高于2016年2月的1.74%。总体而言,与今年2月份相比,3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增加18.46%,同期所有货币的支付金额总体上升10.67%。
对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上的排名有所减退,中信银行[0.91% 资金 研报](国际)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认为,4月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占比相对3月份只是微跌,相信人民币在国际使用上放缓增长只是暂时性的。他指出,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受美国加息压力影响的自然情况,美元强势对大部分货币造成贬值,人民币的贬值范畴相对已较小;在美国加息进程中,预计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将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