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價“分道揚鑣”。在周一央行下調了人民幣中間價後,離岸人民幣本周持續走弱。而周四起,在岸人民幣因端午節休市。
截至周五收盤,美元/離岸人民幣時隔四個月再度跌破6.6大關,至6.6044,;美元/在岸人民幣周三收盤於6.5624。
高盛首席外彙策略師Robin Brooks在上周四的致讀者信中稱,“我們對人民幣轉向徹底負面(outright negative)”。
他認為,資本外流的風險可能導致人民幣加速貶值,這將對全球市場造成溢出效應,導致去年8月和今年1月類似的動蕩,進而影響到美聯儲年中加息的進程。
本周公布的5月中國出口數據令人失望,並且加劇了投資者對資本外流的擔憂。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海關總署發布的5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5月進口同比(按美元計)下降0.4%,較10.9%的前值降幅大幅收窄。盡管香港進口量占進口總額不足1%,但243%的同比進口增幅刷新了上月204%的創紀錄增幅,還是十分紮眼。
彭博援引RBC Capital Markets的亞洲外彙策略師Sue Trinh表示,數據顯示出,繞開資本管制的高報進口(Over-invoicing)正在幫助資本外流。
在外彙管制下,進行國際資本逃避的最常見途徑是貿易轉移。《中國經營報》曾援引北師大經濟學院鍾偉博士分析稱,在進口時,國外供應商開出高於實際貨值的發票,如果進口商持有有效的進口許可證,則可向貨幣當局申請用彙並將其彙出給國外供應商,由後者將發票與貨值的多付差額轉存入進口者在國外的賬戶,這稱之為高報進口(Over-invoicing)的資本逃避。
今年五月,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7%。月底中間價跌至5年多來低點。不過,投資者似乎對人民幣貶值並不那么焦慮。
讓投資者感到安慰的是中國監管機構正全面掌控中國經濟。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外彙改革已經暫停,但依然保持彙率政策的靈活性。彙豐將中國央行的策略稱為“放松和收緊”——當內在貶值壓力減小時,給予外彙市場更大的靈活性;當市場看來變得艱難時,收緊靈活性。
5月31日,《人民日報》刊文評論稱,人民幣彙率不存在“深蹲”基礎。
文章稱,市場人士對“人民幣彙率雙向波動”的常態理解不夠,以“舊思維看待新變化”,因此容易受到誤導。中國彙率市場化改革不會退後,同時在中國經濟加速升級、長期向好的趨勢之下,未來人民幣在市場中仍將堅挺。
文章稱,雖然中國經濟完全實現轉型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下降至“中高速”後,進一步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些都決定了人民幣彙率在市場規律下不存在“深蹲”的基礎。
下周,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以及MSCI公布是否納入A股的決定可能加大人民幣的波動。雖然6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對7月加息的暗示可能推動美元走高,擴大人民幣的波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