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福特中國高層變動難言繼續快跑 產品質量問題不斷

2016-06-13
来源:華夏時報

  毫無征兆地,福特在6月6日晚間宣布了其在華發展歷程中最大規模的一次高層人事調整。這一變動共涉及五名管理層的八項任命和職能變化。其中,四名管理層的調整涉及中國業務。此外,福特旗下豪華品牌林肯也同時宣布了中國區高管的人事變動。

  “這次人事變動實際上是中國市場‘升級’了。”6月6日當晚,有福特中國內部人士如是解讀。

  對剛剛進入“2020戰略”起跑階段的福特中國來說,這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意味著什么?新的領導層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中國市場升級

  根據福特中國發布的信息,這輪系列高層人事變動包括中國、印度等市場,及福特全球戰略及財務等部門。其中,針對中國市場的共涉及四名管理層的七項任命和職能變化(不含林肯中國)。

  在這一系列人事變動當中,現任福特汽車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董事長兼CEO羅禮祥的變動最引人注目。由于其前任,福特汽車副總裁兼財務總監Stuart Rowley被任命為新設立的福特汽車戰略副總裁,羅禮祥得以以繼任者的身份回到底特律總部。

  現年50歲,已在福特供職27年的羅禮祥于2012年12月出任福特中國董事長兼CEO。在返回底特律后,他將向現任福特執行副總裁兼CFO Bob Shanks匯報。資料顯示:已任職福特CFO一職四年的Bob Shanks 今年已63歲。此番調任年輕且深諳財務領域的羅禮祥回福特總部,將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Bob Shanks的繼任者。

  除了年輕和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羅禮祥在不到四年的任期內在中國市場取得的優異業績也為他加分不少。在福特汽車2015年全球663萬輛的銷量中,中國市場的貢獻便超過110萬輛;在營收方面,其也憑借亞太區創紀錄的稅前利潤,刷新了集團的全年稅前利潤。福特在華的成功得益于2012年提出的“1515計劃”。至2015年底,“1515計劃”提前收官,福特在華銷量由2012年的62.66萬輛猛增至去年的111.51萬輛,銷量幾近翻倍。

  “Stuart和羅禮祥在實現福特汽車全球長期發展戰略和強勁的財務表現的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福特汽車總裁兼CEO馬克·菲爾茲表示,“關于他們兩位的新任命是我們持續培養我們的領導團隊,并在公司的整個業務范圍內提升他們專業能力的承諾的一部分。”

  根據這次調整,羅禮祥留下的福特中國董事長和CEO職位的空白將由現任福特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蕭達偉兼任,直接領導并管理福特汽車在中國的運營部門。

  “(由蕭達偉兼任福特中國董事長和CEO)將是一種常態。”有福特中國內部人士透露。這意味著,即便今年已年逾65歲的蕭達偉在不久的將來退休,福特的這一組織管理架構也將延續;而這同樣意味著中國市場的升級。

  “通過提升中國業務運營部門的級別,也正體現出了中國對于公司在未來持續盈利發展計劃中的重要性。”馬克·菲爾茲表示。

  遠慮近憂

  除了上述兩個重要的人事及管理組織架構的調整,此番高層變動還包括福特在華合資公司。其中,現任長安福特總裁馬瑞麟被任命為福特亞太區特別顧問,并將于今年10月退休;其繼任者為現任福特印度公司總裁兼總經理何俊杰。何同時被任命為福特副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何俊杰是中國市場的“老面孔”,此次人事調整,將使其重返重慶。

  現年54歲的何俊杰,曾于2007年至2012年間任彼時尚未分家的長安福特馬自達銷售公司總經理(長安福特馬自達分家后,何任長安福特銷售公司總經理)。在其6年任期內,長安福特年銷量(包括馬自達)由2007年的17.4萬輛提升至2012年的41.85萬輛,增長141%。

  在完成了同樣作為“金磚國家”的印度市場的“游學”后,何俊杰返回中國。這樣的變化不難理解,但以54歲的何俊杰接替55歲的馬瑞麟卻頗讓外界疑惑,畢竟二者年齡相差不大,且馬瑞麟在任長安福特總裁6年內的表現同樣不俗。

  “馬瑞麟是自己主動提出退休的。”上述福特中國內部人士透露。

  然而,這或許只是事情的一方面。雖然福特中國(包括長安福特)順利完成了“1515計劃”,但突飛猛進式的增長也為長安福特的發展埋下了隱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長安福特不斷爆發的產品質量問題以及今年4月爆發的長安福特湖南經銷商集體“逼宮事件”。

  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由于不堪壓庫重負,長安福特部分湖南經銷商揭竿而起;而據本報記者調查,因同樣原因相機而動的還有長安福特部分華東地區經銷商。“庫存指數普遍在2.5以上,眾多4S店資金緊張。”彼時,有不愿具名的南京長安福特銷售經理透露,“這是目前華東區的普遍情況。”

  雖然湖南經銷商集體“逼宮”最終得以解決,但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卻讓福特方面無法忽視。盡快全面修復與旗下經銷商的關系,并重視不斷遭受消費者抱怨的產品質量問題,是福特中國和長安福特新的管理層所必須面對的。

  在這些“近憂”之外,新的管理層還面臨著現實的“遠慮”——包括林肯品牌在內針對中國市場新的競爭態勢的應對。

  “我們在中國汽車市場感到巨大的競爭壓力,這些壓力不僅僅來自傳統的國際競爭伙伴,另外一部分壓力來自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6月7日,造訪中國的大眾集團CEO穆倫稱,中國自主品牌在競爭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和勇氣。

  為緩解這一壓力,包括大眾、豐田及現代-起亞等在內的跨國車企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小型車戰略;但迄今為止,福特在這一領域鮮有動作。

  因戰略遲緩,進入中國并不晚的福特錯失了中國汽車市場第一輪黃金發展期。如今,面對新常態,即將履新的福特中國高管們準備好了嗎?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