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王石的絕地反擊能夠如願以償嗎?

2016-06-21
来源:南方都市報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萬科之戰”的焦點,已從“寶萬之爭”過渡到“華萬之爭”。而不論對手如何變化,對於王石而言,都是控制權之爭。

  6月17日,萬科召開董事會,討論引入深圳地鐵的議案,最終該議案以7票贊成,3票反對,1票棄權獲得通過。

  不管“投資比例”最終如何定性,也不管最終萬科能否成功引入深圳地鐵,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力挺王石多年的華潤一反常態不再配合,顯然會令王石有情義之虧。而最新爆出的萬科部分高管大量出售、甚至清空股權(停牌前),則更令王石有“底盤松動”之感。

  所有的這一切,對有“地產教父”之稱、英難主義情緒深厚的王石而言,均可能是比最終利益得失更為嚴重的心理打擊。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萬科之戰”的焦點,已從“寶萬之爭”過渡到“華萬之爭”。而不論對手如何變化,對於王石而言,都是控制權之爭。

  聚焦企業的控制權之爭,實質無非有兩種:一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的控制權之爭,二是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對於股東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其最終結果的考量無非是,誰能擁有更多的股權;而對於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在經理人較為強勢(包括能力、團隊、性格等)這一必要前提下,還需要一個充分前提,那就是股東越分散對經理人越有利。

  理解了王石竭力抵禦“野蠻人”的核心原由,我們就能明白,王石為什么要竭力引入深圳地鐵。

  首先,深圳地鐵具有國資背景,相比於民資或外資,國資天然存在“所有人缺位”的問題。無論作為財務投資者,還是作為產業投資者,相比於民資和外資,他們對管理層的幹涉均要少許多;其次,深圳地鐵參股、但不絕對控股(20 .65%),這一入股比例,使得即使深圳地鐵作為第一大股東,也依然不享有“一票否決權”(萬科章程規定,重大決策須超過2/3的董事同意)———雖然股份比例並不完全等同於投票權,但這畢竟是不確定的風險;還有,主營業務必須是非房地產,因為,伴隨著最近幾年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國資企業,已經進入高速擴張期,今年的“央企地王”現象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選擇主營業務是房地產的國資企業,毫無疑問,也會逐漸收緊對萬科的控制權。

  而放眼全國范圍,符合上述三大要素、又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起碼在萬科大本營的深圳,除了深圳地鐵,好像也沒有其他特別合適的結盟對象。

  但是,有一點,我們依然要追問,即使王石能在“華萬之爭”中最終獲勝、萬科最終成功引入深圳地鐵,王石的絕地反擊就能如願以償了嗎?

  短期或可,但長期很難。因為,“萬科之戰”對於王石而言,可以說是永遠不可能休止的戰爭,戰勝了君安有寶能,戰勝了寶能有華潤,戰勝了華潤依然還有其他虎視眈眈者。一言以蔽之,只要萬科多元分散的股權結構存在,圍繞萬科的控制權之爭就永遠不會停止。

  這一終極的悲劇命運,應該說,自王石1988年決定放棄萬科股權之後,就已經成為他極難解脫的枷鎖,縱然萬科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但是,他的終極身份定位是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他是經理人、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盡管,從2014年開始,萬科啟動了事業合夥人計劃,但是,對於市值已逾2000億元的龐然大物,萬科的事業合夥人計劃啟動為時已晚,即使萬科能夠保證持續的利潤高增長,萬科的事業合夥人體系最終能夠掌控萬科的命運,起碼還需要10年之久。

  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作為財務投資者的寶能和安邦外,“萬科之戰”的控制權之爭,爭鬥越激烈、時間拖延得越久,無論是對中小投資者、還是對王石以及其他萬科管理層,都是最終的失敗者。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