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雷軍承認小米現在處于低谷,下一步銷售渠道重心轉向實體門店

2016-07-11
来源:澎湃新聞網

  曾經喊出“小米手機沒有實體店”的雷軍,現在表示,接下來銷售渠道的重心將從線上營銷轉向實體門店。 視覺中國資料

  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日前在一次內部講話中直言,最近小米的確處在低谷時期,今年小米有3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但他預計反彈馬上開始,在未來1年里,小米的產品銷量將好轉,商業模式也將完善,成為“科技業的無印良品”。

  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冠軍已不再是小米,其已被華為、OPPO、vivo、蘋果超越,僅排在第五。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華為已連續兩個季度在本土市場的出貨量超越小米。

  曾經喊出“小米手機沒有實體店”的雷軍,現在表示,接下來將銷售渠道的重心將從線上營銷轉向實體門店。小米之家的目標是每家店250平方米,月銷售額5000萬元。現在最高的門店一天能做到143萬元。

  雷軍還稱,小米真正的商業模式其實是“科技業的無印良品”。“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以下為小米閉門交流會上雷軍3小時分享實錄:

  “我的夢想有點兒夸張,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首先我和各位說說我為什么要干小米吧。

  2007年金山上市以后我就算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從來不約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約今天和明天,因為太累。這樣待了三四年,直到40歲進入不惑之年,突然有一天我覺得人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還得有點兒追求和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我的夢想有點兒夸張,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在我眼里,國內的產品總體來說外觀很差、質量很差、價格超貴。可美國人比我們的工資高六倍,所有的東西都只有我們一半的價錢,而且品質又好又安全。

  2010年的時候,正好我財務自由了,很多想法能夠做了,我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做小米。我做過互聯網后回過頭來看,我認為互聯網+應用在傳統產業,最核心的是兩點:一是用戶體驗,二是用信息技術提升效率。

  效率是一個大問題。可能很多人要說這跟效率有什么關系,我們做高端就行了嘛,其實這背后都是效率。

  拿襯衣來說,任何百貨商場的襯衣好像低于400的沒有吧?我對襯衣行業還算了解,最好的襯衣制造成本125塊,差的是15塊錢,差的地方就是袖子短一點、下面短一點,一拉就一定會掉出來。

  為什么大家有125的不干要干到15呢?因為他拿到商店里面都是賣400塊錢,125的襯衣只掙三倍,算上渠道和銷售成本是不夠的。但襯衣的定倍率都是以10倍計算的,就只能倒逼他去干40幾塊錢的襯衣。

  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說是商業道德,我覺得從道德上指責是沒有用的,我們先要分析它商業背后最本質的是什么。我發現其實是效率的問題,而我干了這么多年的互聯網,就在想怎么改善這個情況。

  從沃爾瑪到Costco的效率進化

  于是我還真花了點時間做了點小研究,就在想美國的商業是怎么演進的。

  65年前美國的商店零售毛利都是45%,跟我們現在差不多。一瓶水進商店基本上要翻一倍才能掙錢,加少了肯定虧。信息技術沒開始的時候,美國也是這樣的,物業貴、人工也貴,進商店不翻一倍都無法維持,所以不貴不行。

  后來就有了我們熟悉的沃爾瑪,提了一個口號叫“天天低價”。也就是今天網絡上批評小米的,覺得很Low。沃爾瑪的低價是倒逼機制,它不掙45%,掙22.5%,掙一半的毛利。怎么做到的呢,它有三個重大創新:

  創新一,商店不開在市中心。零售業的鐵律叫位置第一,但它只要東西好、便宜,那就開到郊區去。

  創新二,它直接用倉庫改建。

  創新三,引進大量的IT技術。這一套下來,八十年代初期沃爾瑪就世界第一了。其實背后沒有任何訣竅,如果把它歸納下來就是效率致勝。

  但25年前又一幫“瘋子”出現了,說沃爾瑪的效率還是不夠高。他們說去郊區沃爾瑪那里有100萬種東西,進去轉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該買什么,其實沒效率。能不能面向中產階級,讓中產階級一半的錢花在我們這里?他想的是只面向中產階級,太有錢的和太窮的都不是他們的客戶,這跟我們的互聯網理論是一樣的,就是精準客戶定位,定位以后服務這個人群提高效率。

  這個公司就是Costco,創辦時公司就說,我們這家超市任何東西只能賺1%,最高不能超過14%,如果要是14%需要CEO和董事會批準。而這25年來,從來沒批準過。

  這跟商學院里面講的東西完全是相反的。商學院認為毛利率越高越好,其實毛利越高就是跟用戶為敵,而Costco平均毛利率才6.5%。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互聯網精神的企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互聯網,其實Costco早就做到了。

  Costco,憑啥賺美國中產階級口袋里一半的錢

  消費者對Costco有多瘋狂呢?

  我在金山當高管去美國出差,一下飛機張宏江博士就租了輛車直奔Costco。完了回來吹了半天,經他一煽乎,除了我所有9個高管都去了。

  結果晚上回來大家說東西太好了,我就問怎么個好。其實就一件事,便宜。所有的東西都比國內便宜,只有十分之一,一堆東西在北京得人民幣9000多,Costco只要900塊錢。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站了15分鐘我說我懂了,正好跟我想的東西一模一樣!

  我覺得本質上跟我當年做卓越的模式是一樣的。其實就這么幾條:

  第一,精選商品,只賣4000個SKU。你要知道沃爾瑪至少幾十萬種,Costco精選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合伙人說,我賣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我自己選的,家里用過的,我覺得好我才賣。比如說電視就兩種,但是質量和體驗都很好。因為賣的品種少,就跟上游廠商拼命壓單價,加6%直接到最終店面,恨不得比人家批發價還便宜很多。

  第二,要有驚喜。就是每10件東西要有一件讓你覺得很驚訝:還有這么好的東西!這樣大家就全部變成了Costco的Fans。

  我在現場調查我們公司的海歸,有人說我這一輩子只在Costco買東西,Costco沒有才去別的店。它6.5%的毛利潤本來是不掙錢的,但美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小費文化,他說大家給小費,也就是會員收入。現在每年它的會員收入是20億美金,因此財報毛利率是11%。

  第三,互聯網金融。號召它的用戶用Costco的信用卡,它能分一兩個點,利潤實際主要就來自于會員費和信用卡。

  第四,服務員很少。節省人力成本,零售價比批發還要便宜。

  Costco這個模式難在什么地方?因為它不掙錢,所以也融不到錢。在某次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已經快關門了,公司賣給一個VC了,今天創始人在公司是沒有任何股權的。

  但是這個創始人還在公司管理,他的夢想就是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時間才讓美國人民相信Costco,因為大家都覺得無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小米要干的,其實也一樣。第一,把東西做好。第二,提高效率,很低的毛利率。

  這就是我辦小米最大的動力,就是把東西做好。

  創辦小米時對標的三家公司

  創辦小米,我們有三家對標公司。第一家,剛才談到的Costco;第二家,同仁堂,選真材實料,建百年老店,本質上講就是工匠精神;第三家,海底撈,學口碑,把市場營銷全部干掉。

  我這個人有點兒軸,今天這個會我本來說算了,不見大家,等15年以后要用鋼鐵一般堅硬的事實,說明我們真的干了件與眾不同的事情。我說我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可能等我死了能夠印上墓志銘,我改變了中國,至少改變了中國制造業,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今天也不想見什么人,就是認認真真把東西做好,我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我認為中國不能講理論,你得像鯰魚一樣,進去一攪和他們就活了。我們進去攪和一個行業帶活一個行業,當然我們被無數人罵,說我們是胡來,不是的,我們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激活整個產業。

  首先我們是做了手機,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了。小米4年半前進入手機市場,1年半時間成為中國第一。目前來看,小米最大的貢獻是推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進步,手機越做越好,而且整體價錢越來越低,迅速提高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

  再比如插線板,市場賣得最好的,拆開看又是堆線又是什么,都是三十年前的工藝,連包裝都是搞個塑料袋,搞不懂匠心在什么地方。你再看看小米做的插線板,你們看過一個插線板是這樣包裝的嗎?我送給別人,剛開始大家說這是不是蘋果手表,因為包裝太精美了。打開來,帶三個高速的USB口,49塊錢,為做這個做了一年半的時間。

  我們非常認真,真的是當藝術品在做,通過做出成績來推動行業的進步。我們進入了很多行業,也招來了罵聲,對此,我跟內部同事說,被罵說明我們的產品做得還不夠好,如果真打得別人不行了,別人罵都罵不動了,我就是希望把產品做到極致。

  “讓每個中國人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我們有時候不知道怎么表達小米,大家有時候也不知道小米在干什么。我們做了手機,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電飯煲,電風扇,感覺很不專注,其實換一個角度看清楚小米以后,你會覺得這個公司是極度專注的。

  我們的理想就是讓每個中國人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用很便宜的錢享受最新的技術和創意,甚至讓全世界的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這只是我們要表達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我們要代表中國制造的進步。怎么做呢?就是進入100個行業。你們看到的是產品,其實小米做的不是產品,做的是科技界的藝術品。

  我們過去5年干了電商小米網,未來5年我們要干小米之家。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我們其實是極度專注的,空氣凈化器干了兩年只有兩個型號,第一個型號已經不賣了,凈水器也只做了一個,電風扇也是,所以我們店只要50到100個商品,250平米。

  國內家電賣場平均單店5000平米,平均單店銷售額應該在4000多萬人民幣。小米之家的目標是250平方米,平均單店做到5000萬,現在最高的一天干到了143萬。非上班時間小米之家都是人山人海。

  我現在每個月開5到10家,3到4年的時間開1000家店,可能就是400到500億的零售價,而且不加盟、不掛牌,我要求是100%自己管理,因為只有像我這么堅硬和純潔的心,才能把這個事情干好。

  大家一定要理解,我們的真實商業模式是科技業的無印良品,我們做零售品牌。大家想想無印良品有多少東西,它也做冰箱、也做洗衣機、行李箱什么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是做品牌產品再帶零售,是一個垂直一體化的模式。

  所以在這個零售平臺上,我們需要50到100種商品來拉客流量,如果只賣手機客流量不足,客流量不足要導致我們跟傳統廠商一樣,1000塊錢的東西賣三五千塊錢,成本很高,這不是中國的未來。這就回到我之前說的,中國的未來是高效率的革命。

  “小米要避免成為大公司”

  最后要說第三層意思,小米不是慈善機構,哪怕雷軍不想掙錢,可是我們這些同事們,這些家屬怎么辦。

  感謝偉大的互聯網發明了長尾理論,所以我們的核心收益將會來自于客戶的小費和互聯網的收入,互聯網的收入我們公布過幾個數字,現在日活躍過千萬小米的自有APP有9個,月活躍過千萬的有43個,這一定不是一個小的收入,明年有機會看到100億的凈利了。

  關于小米的模式我還要講一點,現在是8500人,然后我們持股和參股的公司,總共投了220家,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

  我們這背后還有實業加上金融的雙輪驅動,我們用投資的方法避免了小米成為一個大公司,我們的生態鏈產品是怎么做的呢?比如我想做插線板,我就在全世界范圍內找最牛的人,說服你來創業,我投資占小股,你占大股,你的產品達到了小米要求,然后我幫你進入我小米渠道。

  我講到這兒可能不足以說服大家我們下了多大工夫,我們這種方法投資了55家公司,換在大公司其實就是55個部門,這55家公司只有170人在管理,就是幾乎從idea到結構、軟件、硬件全程,是一個巨大的孵化器。如果我要搞五六十個部門,就會累死人,我得把他們全部變成老板,所以小米是一支艦隊。

  像現在做得比較大的,小米手環的華米非常大了,世界第二的智能穿戴設備商,做平衡車的納恩博世界第一了,紫米做充電寶也是世界第一的規模,都是在兩三年的時間里面成了巨大的規模。

  采用這個模式是因為我不想變成大公司,大公司效率低下,讓他們全部變成老板,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我們掏錢出主意,我們幫忙干。首先你成功,接著是我們小米的成功。而且進入100個行業、激活100個行業。

  這55家公司我們叫做智能硬件生態鏈,還有很多是各種各樣的服務的。比如說各位用的一點資訊我們參股,比如說視頻類前三大優酷、愛奇藝我們都是股東,包括各位用的迅雷我們也是股東。

  所以在IOT領域里面,我們其實蠻強的,我們端到端解決。整個小米手機MIUI本身就是一個互聯網平臺,要承載非常多的內容,我們就追求合作共贏大家一起干。

  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但我認為反彈馬上就全面開始了。

  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業務規模,還是商業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過去兩年積累的各種技術陸續發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

  因為過去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創新,但是在我們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都被掩蓋了,或者我們的創新還不足以打動大家,但是我未來一年里面,可能會展現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有足夠的信心。

  我上次見到馮小剛,他說小米你不用介紹,我們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小米。當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小米的時候,大家對小米的理解可能就和現在不一樣了。

  我整體的目標就是小米要把產品做到極致,當用戶家里能武裝的都用小米武裝了,就知道我們有多強大了,這對小米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的開始。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